公众当然不满意 , 而发出极高反对呼声的不仅有公众 , 还有他们背后的国家 。 当1997 年 , 在多莉公布于世之后 , 美国医生锡德(Rechard Seed)宣布了他的“克隆人盈利产业”计划 , 在他计划公布的5天后 , 19个欧洲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禁止克隆人协议》 , 提出禁止以任何技术克隆与生者或死者基因相似的人 , 因为这违背了伦理道德 , 更有损人的尊严 。
而一年后 , 首位试管婴儿的问世也使反对克隆的声音越来越大 。 数百名美国人曾到美国科学院示威 , 高呼着“我们不要克隆”的口号 。 而以天主教为首的一些宗教团体自然也对克隆坚决抵制 , 认为人类并没有资格去肆意创造、玩弄生命 。
在当时的文艺作品(如小说、电影等)中 , 克隆人的形象也频频出现 , 在丰富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们的恐慌 。
支持的声音
虽然与声势浩大的反对呼声比起来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 但在当时也仍有部分人对克隆的积极意义予以肯定 , 他们认为反对者诸如“违背伦理道德”、“基因缺陷”等观点都是建立在“克隆人”的基础上 , 而忽视了克隆技术对生育、医疗等领域的贡献 。
2017年11月27日 , 我国诞生了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 , 而12月5日 , 第二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也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 。
据研究院孙强所说 , 体细胞克隆猴可以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 在未来基于体细胞克隆猴的疾病进行的模型创建 , 可以有效缩短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周期 。 这对现代医学的积极影响 , 不可估量 。
尾声?:?科学的边界?
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克隆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 “克隆人”的技术仿佛就是在大门另一边的禁果 , 而学者有着打开大门的能力 。 这一直引发着人们关于“科学是否应该有禁区”的思考与激烈争论 。
而克隆就如同所有的技术和事物一样 , 兼具正面与负面不同的性质 。 俗话说堵不如疏 , 在克隆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 人们的主观意愿并不能否定掉科技的积极意义 , 比起全盘的禁止或否定 , 合理地疏导 , 使其顺其自然的发展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
推荐阅读
- 人类还会再进化吗?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青藏高原曾发现22万年前,清晰印在石板上的手印,怎么回事?
- 78万年前外星人改造了智人基因? 科学家: 事实远没这么简单!
- 生殖隔离是什么?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界的生殖隔离到底有多可怕?
- 20多年前就造出克隆羊,为何不敢克隆人?“多莉”羊的下场有多恐怖?
- 基因的力量!妈宝同款“高原红”,让网民们感叹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