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品牌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 , 必须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 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 , 增加农民收入 ,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网23http://从贺州市的情况看 , 农村的落后首先是农村经济的落后 , 农民收入上不去 , 其中原因 , 并不完全是生产上不去 , 更主要的首先是农民发展品牌意识不强 , 影响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及其商品附加值的提高 , 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 , 没有形成链条式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 。笔者现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影响农村农产品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贺州市由于天然条件优越 , 可以生产许多富有特色、质量上乘的农产品 , 如富川脐橙糖料充足 , 甜面不腻 , 鲜艳饱满;贺州马蹄个大皮薄、味甜、渣少;昭平茶叶清香泌人、口感甚佳 。还有信都红瓜子、八步李子、钟山贡柑等无公害蔬菜等也小有名气 , 在珠江三角洲占有一席之地 。但从生产和发展角度 , 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品牌 , 包装跟不上市场需要 。到目前为止 , 全市已进行商标注册的产品和商品只有100多项 , 而农产品注册商标寥寥无几 。贺州马蹄 , 钟山贡柑等即使有一定规模 , 也没有进行商标注册 , 树立品牌 。运输销售也以散装或用普通纺织袋包装 。没有品牌 , 包装跟不上 , 商品的价格就提不上来 。(二)产业化低 , 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 。全市的产品 , 除脐橙等几个品种外 , 大部分没有完善的购销网络 。贺州的无害蔬菜在广州江南批发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 但也没有形成专门的购销网络 , 商贩经常是在贺州收到什么 , 就拉什么 , 一部车拉的货很杂 , 没有形成规模 , 产业化低 , 因此也没有产生品牌效应 。(三)以原产品销售多 , 没有实现深加工 。由于本地没有发展相应的加工企业 , 因此生产的农产品虽然质量上乘 , 也只能直接以原产品外销 , 没有工业增加值 。同时 , 由于外销的运输费用等问题 , 使得农民生产的原产品价格偏低 , 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散销居多 , “订单农业”少 。贺州的农产品 , 相当部分以散卖形式销售 , 外销部分也由商贩直接到生产地收购 , 而通过合同订单的交易相对较少 , 这不利于农民扩大生产规模 , 影响生产发展 。以上问题 , 使得贺州的农产品市场状况不佳 , 尤其在市外、省外市场所占份额很小 , 或是有市无价 , 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增收 。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笔者认为有几点: 一是农民以及农产品的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 , 没有充分认识创品牌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 促进增收所起的重大作用 , 对创品牌提高产品、商品的附加值不够重视 。二是宣传和引导工作还做得不够 , 在农村工作中 , 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多的是注意引导生产什么 , 发展什么 , 而在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 , 实施“品牌富农机制”上相对欠缺 。三是小农意识在农村、农民中还比较严重 , 在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促进农产品品牌战略纵深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 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 从“品牌富农”着手 , 宜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利用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 。要将商标注册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 , 从工业产品延伸到农产品 。特别对富有特色、生产规模较大的农产品 , 加大引导力度 , 提高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 ,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意识 。要积极采取扶持和鼓励的措施 , 如采用财政补贴办法 , 对大宗质好的农产品先行注册商标 , 再组织农民、涉农企业使用 , 创出品牌 。【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品牌战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