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抢险救灾方案( 五 )



5、灾情收集上报:开展抢险救灾的同时 , 各片区救灾负责人要及时将灾情状况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反馈到村值班室 , 由值班人员迅速汇总上报镇政府 , 再由镇政府及时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

详见附图 人员转移路线图 。

七、建立长效机制

1、发放明白卡:每年都要编制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转移方案 , 发放《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转移方案明白卡》 , 同时公布村防灾责任人、中心户长的手机和电话 , 以便群众报灾和咨询 , 使群众了解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影响范围、可能受威胁的对象 。

2、规定转移信号:规定群众转移信号为电话通知或敲锣 , 当群众接到转移信号时应马上转移 , 村干部逐户进行检查转移情况 。

3、严格回迁制度:危险解除后 , 因地质灾害发生有滞后现象 , 村民必须在接到通知后 , 方可回迁并密切监视动态 , 继续巡查3~5天 , 必要时请专家进行危险性鉴定 , 有发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及时补充群众安全转移预案 , 并上报镇政府 , 做到临灾救灾有条不紊、沉着应对 。


篇四:村抢险救灾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水患灾害的认识 , 加大对防灾、抗灾、减灾的宣传力度 , 切实加强对防洪抗灾抢险的领导 , 扎实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前期准备工作 ,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合洋庄乡现有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及能力 , 对原有防洪预案进行修改、充实 , 特编制乡村防洪预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洋庄乡位于武夷山的西北部 , 与江西铅山县毗邻 , 全乡总人口为1.27万人 , 总耕地面积2.4万亩 , 下辖十个行政村 。乡境内主要溪流有三条:西溪 , 黄柏溪 , 坑口溪 。西溪发源于大安村黄连木山南麓 , 流域面积为410.2KM2,流经大安、小浆、洋庄、三渡至城关汇流口 , 全长47.7KM , 平均坡降21.7%;黄柏溪发源于星村桐木麻栗 , 流域面积251.4KM2 , 流经程墩(溪源)、浆溪、武夷柘洋、黄柏、高苏坂至赤石大桥汇入崇阳溪 , 全长43.1KM , 平均坡降13.75%;坑口溪属于西溪流域支流 , 发源于坑口村吴家坪 , 流经坑口、西际、廓前、东村、四渡黄石街汇入西溪 , 全长30.5KM , 平均坡降22.2% 。

二、主要易发灾害点

1、沿河低洼地带的洋庄街 。洋庄街既是乡政府所在地 , 又是本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人口相对集中 , 现有人口近3000人 , 其地理位置为低洼盆地 , 河床与居住地面高差只有2-2.6M , 在一般的洪水时地势较低的民房就可能进水 。而且尚有相当部门民房都依河岸一侧而建 , 其建筑都在50—60年代而建 。自九二年的“七.四”洪水以来 , 暴露出整个防洪体系相当薄弱 , 况且上游有桥梁九座 , 电站两座 , 在建工程防洪堤、高速工程建设等 , 防洪抗灾的任务十分艰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