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凉州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之我见

近年来 , 凉州旅游业发展迅速 , 旅游收入逐年递增 , “九五”以来年收入 , 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万多人次 , 直接营业收入万元 , 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千万元 , 旅游业已成为全区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23http://但是 , 在旅游发展的同时 , 我们也看到发展中出现的另一个怪现象 , 即旅游人数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消费额的递减 , 究其原因 , 除了我区景区缺乏可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刺激性旅游项目 , 旅游宣传促销投入少、力度薄弱等原因以外 , 其中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景区进入性差 , 影响了旅游者前往旅游景区(点)参观游览的积极性 。下面我就凉州旅游交通运输情况及如何改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现状做以分析 ,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 一、旅游交通现状凉州区主要交通设施为铁路和公路 。其中铁路为兰(州)新(疆)铁路、干(塘)武(威)铁路 , 现已完成电气化改造;区内公路主要有一级公路国道312线、二级公路省道民(勤)武(威)公路、武(威)仙(米寺)公路等 , 县道凉古公路、黄哈公路、双清公路、武双公路、黄吴公路等17条 , 公路里程350.72公里 , 乡道17条 , 公路里程128.63公里 , 县乡两级公路总里程479.35公里 。其中:凉古公路(凉州至古浪)目前正改造为二级标准路面 , 白塔寺至312国道2.5公里道路建成宽50米双行道标准路面 。此外 , 还有自主筹建的武威至武威南宽幅公路 , 截止目前 , 我区旅游交通网基本形成 , 通向全区个旅游景区的道路问题基本解决 。但是 , 由于我区县乡道路均修建于70-80年代 , 虽然在当时一个阶段曾一直作为全省的样板路工程 , 但由于资金等问题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多年来凉州公路建设进展缓慢 , 基本上处于对现有公路的修修补补 , 在县乡公路改造提速等工作上未做大的建设 , 造成目前县乡旅游道路等级不高、路况较差 , 拉长了旅游者在交通途中花费的时间 , 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 。二、优势:1、区位优势显著 。凉州区地处甘肃中部 , 河西走廊东端 , 是自兰州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大站 , 自古以来就以“通一线于广漠 , 控五郡之咽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文明遐迩 。【凉州区|凉州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之我见】2、航空优势正在凸现 。凉州区境内现有军用机场一个为武威航校所在地 , 目前 , 当地政府正积极与之联系 , 预备开放建成为一个军民两用机场 。3、旅游景点遍布旅行全程 。随着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的兴起 , 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源被转化为旅游景点 , 特别是“农家乐”旅游项目遍地开花 , 极大的充实了凉州旅游的内容 , 客观上缓解了旅游者在凉州旅游途中耗时长的感觉 , 增长了旅游者在凉州的停留时间 。三、劣势:1、与周边地区交通设施差距拉大 。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周边地区交通的发展 , 使凉州由一个停留站变成了一个途经站 , 使得凉州本来就不发达的旅游交通条件变的越来越明显 ,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旅游者进入凉州的旅游景区 。2、景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薄弱 。旅游景区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制约 , 不能自主决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 造成景区自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求 , 比如景区内道路及各种指示标牌特别是中英文对照的指示标牌建设一直不为管理者注意 , 从一定程度影响了旅游者参观的积极性 。3、尚未形成专门的旅游交通客运体系 。多年来 , 凉州区用于旅游客运的交通工具只是旅行社专用旅游车辆 , 但只用于外地前来凉州旅游或组织武威居民出外旅游 , 社会上再没有专门的用于旅游客运的交通车辆 , 只有通往各乡镇的公共交通车 , 但由于这种短途车辆的运载性质决定了它的卫生条件、停车地点都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四、主要措施1、加快县乡公路的改造提速 , 改善通往各旅游景区的东西南北四条公路及支线的交通条件 。在县乡公路的改造建设时 , 要依据凉州旅游总体规划 , 充分考虑远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景区的分布状况 , 对所需公路交通建设不留遗漏 , 确保今后旅游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 。城区以东旅游公路要以凉古公路为主线 , 加快双清公路、长城—吴家井段、长城—九墩段、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高沟堡古城—长城乡政府、长城乡政府—邓马营湖道路的建设;城区以南旅游公路要以312国道为主线 , 加快武古公路、黄哈公路、黄吴公路、高坝—南营段、黄羊—二坝—黄羊河水库、黄羊—张义、黄羊河农场—王景寨农场、沿明长城边沿便道等道路的建设;城区以西旅游公路要以武仙公路为主线 , 加快丰西公路、松树—莲花山段道路的建设;城区以北旅游公路要以民武公路为主线 , 加快武双公路、武下公路等道路的建设 。公路两侧建成绿化林带配套风景线 。通过以上旅游公路的建设 , 使凉州的旅游景区联点成线 , 实现景区的可进入性 。网htt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