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旱灾害的现状|水旱灾害预防与应急机制调研报告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破坏强度大,分布范围广,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网23http://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 。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尤以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伤亡人口多、经济损失大,自古至今就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页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大禹治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本文即着重介绍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预防与应急机制以及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
一、我国水旱灾害的基本情况
1、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东南临太平洋,西北深入欧亚大陆腹地,西南与南亚次大陆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 。大部分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变化大,导致干旱、水灾时空变化频繁 。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众多 。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 。这些地区恰恰是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洪涝灾害曾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年—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 。历史上危害甚重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泛滥范围北到某,南至淮河流域,总计25万平方公里 。1933年黄河大水,南北两岸大堤决口50多处,死亡1.8万人 。长江自汉代开始就有水灾记载,1931年长江、淮河大水,共因灾死亡40万人 。1935年长江支流汉江和澧水特大洪水,死亡14.2万人 。
我国又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1997年在联合国统计的世界149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10位,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
总体来看,我国的水旱灾害有五个显著特点:一是灾害具有广泛性 。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都处在洪涝和干旱灾害的笼罩之下 。二是灾害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难预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严重程度 。三是灾害具有突发性 。暴雨发生的随机性决定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 。在一些地区经常出现旱涝急转的现象 。四是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 。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决定的 。五是灾害具有相对可控性 。几千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实践表明,抗御水旱灾害不仅有所作为,而且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2、建国以来的水旱灾害
建国以来,我国因洪涝灾害年均农田受灾面积1亿多亩,大约两年左右发生一次较大洪灾 。1990年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2% 。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如1991年、1994年、1996年和1998年,该比例可达到3%-4%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