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学风建设方案( 二 )



二、改善学风管理的措施

在一个学风好的班级里,绝大部分成员都能沉下心来,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放在自己心中的主要位置,主动地去学习,就会形成一个以学习带动其他各方面发展,而各方面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但是,在一个学风差的班级,情况就恰恰相反,在这样的班级里,多数学生平常最“牵挂”的不是学习,而是各种杂七杂八,于已、于社会均无太大意义和作用的东西 。在这样的班级,即使是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也常会由于周围环境的干扰,想学却学不进去,长期下去,成绩肯定要不尽如人意,更有甚者,还可能被拉下水去,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最终,整个班级也必将变成一盘散沙,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在大学生虽然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处事原则,但是在许多时候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同学和集体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和认同感,恰恰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因此促进全体同学发展的最好的基础 。

1、抓好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 。四个“率”是:(1)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映;保证教学秩序的顺利开展 。(2)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养成自觉珍惜时间,多学知识的习惯 。(3)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 。(4)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与学风问题密切关联 。

四类人数:(1)考试不及格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2)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3)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班级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4)主动向任课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 。

2、树立优秀的学习典范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学生感到这部分学生的优秀,不是将同学神化,而是将某一方面领先的学生引到台前,鼓励这类学生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在自己擅长的方面给同学帮助,令其他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班会上我会经常安排某个在学科突出或考证过关率高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 。当然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狭隘的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是整体综合素质的学习,因此,学习氛围的建立,不能单一地依靠在专业课程上领先的学生来主导营造,需要合理地配置各个类型的学习型学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