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 中兴Axon 30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简析:到底比第一代强在哪?


睢宁 中兴Axon 30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简析:到底比第一代强在哪?
文章图片

睢宁 中兴Axon 30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简析:到底比第一代强在哪?
文章图片

睢宁 中兴Axon 30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简析:到底比第一代强在哪?
文章图片

睢宁 中兴Axon 30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简析:到底比第一代强在哪?
文章图片

睢宁 中兴Axon 30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简析:到底比第一代强在哪?
文章图片


中兴Axon 30屏下摄像手机终于来了!有没有等得很辛苦?!
作为2021年上半年呼声最高的智能手机之一 , 中兴Axon 30一点都不输给华为P50 , 如今赶着7月的尾巴 , 姗姗来迟的它依旧备受国人期待 。
中兴Axon 30屏下摄像手机起售价2198元 , 依旧延续初代产品中兴Axon 20的销售策略 , 性价比极高 , 依旧是大众口中的“真香机” 。
那么 , 中兴Axon 30真的香么?相比初代 , Axon 30在屏下摄像方面有哪些升级呢?接下来胖胖便为大家带来(或许是)全网首个技术简析 , 毕竟价格和骁龙870的配置 ,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网上已经全都了解过了 。
屏下摄像升级的核心点从胖胖实际上手体验来看 , 中兴Axon 30的屏下摄像头隐藏得的确比前代好了 , 其核心/关键原因便是屏下区域像素密度的提升 。
我们之所以还能从某些角度发现屏下摄像的位置 , 其原因便是屏下区域与屏幕主体像素密度和透光性的差异 , 如果二者完全无差异 , 我们是无法发现的 。
此次 , 中兴Axon 30将屏下区域像素密度提升至了400PPI , 更接近屏幕主体像素密度 , 这便是前置摄像头印记变淡的本质原因 。
UDC Pro屏显芯片
相比第一代 , 中兴Axon 30为屏下区域单独设计了一颗芯片 , 官方称之为UDC Pro屏显芯片 , 该芯片主要包含两方面作用 , 一方面是智能像素增强控制 , 而另一方面则是智能显示优化控制 。
首先 , 智能像素增强控制是指针对每个像素工作的时间 , 温度进行记录 , 建立计算模型 , 实时调节 , 保持屏下摄像区域与屏幕整体的亮度、色度一致;
其次 , 智能显示优化控制则是指增强并优化每个像素的显示 , 使屏下摄像区域的显示效果更细腻 , 边缘过渡更自然 ,让全面屏的整体显示更纯净、通透 , 一致性更佳 。
简单来说 , UDC Pro屏显芯片就是对屏下区域的每个像素点进行实时监控 , 确保屏下区域的像素点和屏幕主体尽量保持一致 。
“一驱多”阵列设计
这是屏下摄像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 , 但并不是第二代相比第一代强的本质原因 。
“一驱多”是指1个子像素驱动电路同时驱动其他同色子像素 , 其作用是简化屏下区域的电路布线设计 , 让电路变得更简洁 。 比如原来我们可能需要100个驱动电路驱动该区域 , 简化后便只需要10个了 。
其核心作用便是简化电路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大透过率 , 让屏下摄像区域更加透明 。
中兴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 , 该技术效率提升了50% , 胖胖个人理解为每个子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的其他同色子像素数量相比前代多出50% 。
基板玻璃透光性好
中兴Axon 30的屏幕可以分为7层:盖板玻璃、偏光片、封装玻璃、阴极、发光有机材料、阵列、以及基板玻璃 。
中兴选用的均是特殊OLED和更透明的阴极、高透阵列 , 核心便是让这7层材料更加透光 , 但这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基板玻璃更透光 , 这也是曲面屏不能实现屏下摄像的原因 , 这是由于曲面屏同样的位置是透光性不佳的PI基材 。
前置摄像头软硬件的优化
除了屏下摄像技术本身的进化 , 为了实现更好的自拍效果 , 中国在前置摄像头的优化上也下足了功夫 , 主要为采用四合一传感器以增大进光量、以及将AI算法优化升级至灵透算法2.0 。
四合一传感器就不赘述 , 胖胖主要来介绍一下灵透算法2.0 , 其优化主要包含四方面:真实场景实拍的不断训练、暗光条件下的优化、智能去雾化/抗炫光、以及前摄美颜 。
胖胖通过实际自拍体验后发现 , 中兴Axon 30自拍效果确实比第一代强了 , 主要表现在去雾化/抗炫光 , 第一代在某些场景仿佛画面上了一层雾或者打了一层马赛克 , 而这一代并没有 。
写在最后
从技术角度来看 , 中兴Axon 30的确比Axon 20更成熟了 , 隐藏更好且自拍更佳 , 值得入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