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失去了一击必杀的爆发力么?那就增强自己的敏捷和耐力 , 捕猎时耗死对方 , 逃生时累死对方;
看到这 , 大家有没有联想到什么?这不活脱脱是侏罗纪版本的狼群吗?
有点喙头鳄类那意思了
尽管环境对鳄鱼极其不友好 , 但它们终究凭借努力 , 勉强换来了堪堪温饱的日子 。
祖上阔过的人 , 一有机会就想着翻身 , 动物也一样——曾经称霸过地球的喙头鳄类动起了“让鳄鱼重新伟大”的心思 。
它们甚至不仅仅将眼光放在陆地 , 更意欲染指广袤的海洋!
这个想法并非痴鳄说梦 , 而有实实在在的先例——鱼龙 。
鱼龙原本是也是陆栖爬行动物 , 在三叠纪中期去了海里 , 但很快鱼龙就在海里混出了名堂 , 成为杂食性的庞然大物 。
什么叫庞然?数米到十数米不等 。
什么叫杂食?就是啥都吃 , 2020年 , 北京大学古生物学家江大勇 , 在贵州兴义遗址中发现在一条鱼龙的胃部 , 有一条几乎和它身长差不多的棘齿龙!这足以说明鱼龙就算不是顶级掠食者 , 也堪称第一梯队了!
5米长的鱼龙吞了4米长的棘齿龙
所以鳄鱼一琢磨 , 论咬合力你鱼龙不如我 , 论装备我已经演化出了比你更坚硬的皮甲 , 连你下海都能混出个123 , 那我下水岂不是直接原地起飞?
出发吧 ,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但当第一批喙头鳄类抬起爪子碰了碰海面 , 就发现情况不对——时代变了 。
此时的海里 , 已是侏罗纪海洋大乱斗 , 各种妖魔鬼怪厮杀成性 , 蛇颈龙 , 鱼龙 , 无数大型食肉硬骨鱼类 , 哪个是善茬?
侏罗纪早期蛇颈龙
这些生物在几千万年前就在海里布局了 , 虽然也受到大灭绝的波及 , 但怎么滴也比半路出家的鳄鱼要强吧?
鳄鱼不傻 , 海里下不去 , 就猫在入海口和河口附近 , 进可依靠自己变态的咬合力吃龟类和贝类 , 退可依靠伏击技能把前来喝水的动物拖下水 。 时间久了 , 鳄鱼发现这小日子也挺滋润精致的 。
有一说一 , 在侏罗纪早期到中期 , 与其说是被“地球OL”针对 , 倒不如说是鳄鱼在选择演化策略时严重失误 , 犹豫不决和不思进取导致它们始终没能演化出适合海洋的身体 , 即便是最大的海鳄——侏罗纪晚期的君王马奇莫鳄 , 体型不过8米上下 , 重2吨左右 。 这个数据在中生代巨物横行的海洋 , 真的不太够看 。
君王马奇莫鳄
涛哥我在这里插一个对比:差不多6000多万年后 , 有一种小崖蜥面临着和鳄鱼同样的困境 , 却作出了和截然相反的选择 , 它们前赴后继地从陆地奔赴海洋 , 于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取和演化 , 最终成了令所有白垩纪海洋生物为之战栗的“超级猎食者” , 无数物种因它的猎杀而消失——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沧龙 。
“白垩纪的咽喉”金厨鲨因为沧龙的捕食而灭绝
但鳄鱼永远不会知道也不想知道之后沧龙称霸的事迹 , 因为此时 , 鳄鱼已经再度将目光转向了曾经的主战场——陆地 。
鳄鱼一族开始疯狂武装自己的身体 , 积累称霸的资本 , 它们变得越来越大 , 越来越粗壮 , 甚至在本已极难咬穿的皮甲之下 , 再度覆盖上了一层骨片 , 这种极致的防御力堪称动物之最了 。
自带骨甲的原鳄类
与此同时 , 鳄鱼没有丢掉自己祖传的变态咬合力 , 甚至某些鳄类还矫枉过正地为自己添加了一口獠牙 , 在攻击力和防御力全部点满的情况下 , 承载着鳄鱼称霸陆地之梦的“原鳄类”开始爬出浅滩 , 进军内陆 。
演化出了獠牙的野猪鳄
这本不该是一件难事 , 因为每次大灭绝后 , 陆地上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生态位真空期 , 凭借鳄鱼的实力 , 足以拿下 , 但“地球OL”的平衡机制再次启动——当鳄鱼来到陆地 , 发现这里早已是恐龙的天下 , 演化速度之快 , 种类之繁多 , 战斗力之强盛 , 体型之凶悍 , 远远盖过鳄鱼!
这就好比你在路上和人打了一架 , 回去之后越想越气 , 于是你穿上铠甲 , 拿上菜刀 , 气势汹汹跑到对方家里想痛扁他一顿 , 没想到一开门——
原鳄类来到陆地上 ,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情况
要说偷袭个把恐龙问题不大 , 但要把恐龙作为一个整体从顶层生态位上赶跑 , 此时的鳄鱼是万万做不到的 。
在恐龙压倒性的优势面前 , 鳄鱼无力争锋 , 但有心栽花花不开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在与陆地恐龙胜少败多的交锋中 , 鳄鱼发现了一块天赐的风水宝地——淡水湿地 。
这里既没有海中群魔乱斗的凶险 , 也没有陆地上恐龙的步步紧逼 , 只有一群叫做离龙的软柿子 。
推荐阅读
- 霸王龙是否有羽毛?其实你印象中的古生物形象,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 远古时期的生物比如今生物体型都大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牛被杀时为何会流泪,真的是通人性吗?看完你就懂了
- 是什么杀死了恐龙?
- 帝王鳄:电影中的巨鳄是否存在?撒哈拉沙漠的巨大化石已给出答案
- 如果6500万年前恐龙没灭绝,会进化成什么样?科学家模拟画面!
- 有羽毛的恐龙都有哪些?可以了解一下
- 在恐龙之前也有地球霸主!要是它还存在,还会有恐龙的崛起吗?
- ?熔滴型微晶石更有助于描绘源陨石坑的位置
- 气候变化、碳释放和地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