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关于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 , 为了摆脱贫困 , 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 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 , 我县广大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 , 纷纷走出山门 , 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网23http://于是 , 一支敢闯敢干又充满活力的"劳务大军"应运而生 , 并日益发展壮大 , 网http://#23对加快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青年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 着力做好做实"劳务输出"这篇特色文章 , 景宁团县委通过召开回乡探亲、过春节的青年座谈会 , 赶赴外出青年集中的城市了解情况等形式 , 对全县农村青年流动的规模、现状以及青年外出务工对我县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流动现状1、总体流动规模 。全县总人口17.6万人 , 劳动力总数为9.6万人 , 其中农村劳动力8.1万人 , 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83.4% 。截止2002年10月底止 , 全县17至35周岁的农村青年实现跨县、市和跨省、市流动就业的达23574人 , 占流动总人数的74% 。在外出务工青年中 , 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 , 达19331人 , 占总数的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3064人 , 占总数的13% 。2、职业分布情况 。据调查 , 我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 , 以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 , 其从业人员约占流动总数的74.8% , 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 。如在北京从业的4000多人中 , 有近90%的均从事零售贸易;而在温州务工的 , 则大多从事皮革制品的生产和加工 。
3、流动特点 。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 。多数农村青年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 , 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10% 。二是流动周期长 。在我县青年劳务人员中 , 90%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 , 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达2500多人 , 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 。三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 。我县青年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 , 近至邻县 , 远至中缅边境 。但是 , 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丽水、温州、杭州、北京等地 。其中 , 在丽水市内(除本县外)流动的劳务人员约2000人 , 温州市为6500人 , 杭州市近5000人 , 北京市约4000余人 。除此之外 , 宁波、上海、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也集中了一定量的青年劳务人员 。二、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1、扩大就业 , 稳定大局 。我县地方工业经济脆弱 , 经济总量小 , 劳动力大量剩余 ,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 , 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 , 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 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据统计 , 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已使我县69.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 , 既满足了社会生产各部门对劳动重新配置的需要 , 又扩大了就业领域 , 极大的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 , 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2、全面提高了外出青年素质 。从总体上说 , 我县农村青年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 整体素质明显偏低 , 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 , 就业能力相对较弱 。而通过劳务输出后 , 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 使广大青年转变了观念 , 增长了见识 。同时 , 也从客观上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 , 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农村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农村信贷题材小品剧本---金懒汉的春天
-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农村版)
- 新型农村社区|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 培训班主持词|在新农村建设妇女创业致富技能培训班上的主持词
- 重阳节慰问敬老院|农村重阳节慰问敬老院演出主持词
- 如何当好班主任|在农村学校如何当好班主任
- 民主生活会|贯彻十八大精神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着力保障和增进农村民生福祉
-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信用联社迎新春茶话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