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长效机制|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二 )


二是退休较早,收入偏低 。我市大部分劳模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65岁,有些单位劳模平均年龄高达75岁,一半以上的劳模在工资改革前退休,收入偏低,月平均工资最近经过调整后,也只有700元左右,已经跟不上眼下经济发展的水平,无力改善生活质量 。
三是年老体弱,因病致贫 。困难劳模中,很多年龄偏大,加之早年的身体透支,现在到了疾病的易发期、多发期,一旦患病,医疗费用都不菲 。如2004年接受全国总工会、市总工会补助的145名特殊困难劳模,全都是患有各种重症而因病致贫的 。据了解,目前我市还有近14%的劳模尚未参加医保,而一些已经参加医保的劳模则反映,由于医保报销基数低,且部分药物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自费负担重,如果染病,就陷入要吃饭就没钱吃药、要吃药就没钱吃饭的困境 。
【帮扶长效机制|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四是家庭负担重,入不敷出 。一些劳模爱人、子女、父母等亲属因无收入、下岗待业或上学、就医负担过重等原因,造成生活难以为继 。如江宁区市级劳模孙禄玉,因爱人脑溢血抢救花了8万多元,现在靠药物维持生命,负担沉重;六合区市级劳模单义顺,母亲长年生病今年病故,欠了很多医药费无力偿还 。还有诸如突遭天灾人祸,生活和精神遭受沉重打击致困等情形 。网htt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