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 曾经全网刷屏的航天小姐姐,这样讲述她的航天梦


小姐姐 曾经全网刷屏的航天小姐姐,这样讲述她的航天梦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刘垠
“伊春的纬度很高 , 隆冬的黑夜很长 , 漫天的星光照亮了放学回家的路 。 仰望星空 , 屈原曾发问 , 日星安属 , 列星安陈 , 小孩会好奇宇宙空间会有什么?我梦想有一天我能找到答案 。 ”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 , 从一个诗意的故事开始 , 长发披肩、温婉美丽的孙振莲动情讲述了她的航天梦 。
她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发射支持系统型号主管 , 她是那个曾让全网动容的“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 。
儿时想要探索宇宙的梦想、年幼时听到“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从不同的角度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新闻 , 让她默默坚定了信念 , 让她选择了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 。
“幸运的我赶上了航天加速的时代 , 我满怀着一腔热血在2012年加入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型号研发队伍 ,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最先进的发射场 , 研制最先进的运载火箭 。 ”如今忆起 , 孙振莲依然激动 。
彼时 , 在路都没有修好的海南省文昌市隆楼镇一个叫做新庄的小村庄 , 她和同伴们突破了液氢液氧大流量加注技术 , 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火箭加注系统 。 沿着活动发射平台突破多学科高集成复杂环境下的整体设计技术、燃气流高精度理论预示技术以及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关键技术 , 首次实现我国运载火箭全流程测发一体化集成 , 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研制水平飞跃式的发展 。
“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 , 也是汲取能量的时光 , 我们一批一批的年轻人在加速成长 , 助推着最年轻的火箭、年轻的发射场加速成长 。 ”孙振莲感慨 。
2016年11月3日 , 这一天让她记忆深刻 。
当天 , 她带着刚出生42天的孩子来到了海南发射场 , 见证了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
“大火箭强劲的轰鸣让大地震颤 , 海天回荡 , 整个世界都听到中国梦澎湃的脚步声 , 崭新的型号、崭新的出发点 , 我们准备接过长征火箭家族的接力棒 。 ”孙振莲说 。
然而 , 至暗时刻很快到来 。
2017年7月2日那天 , 长五遥二火箭发射任务失利 。
“那天晚上我们从测试大厅回来直接就去了会议室 , 食堂给我们准备了加班餐 , 三百多个人一个人都吃不下去饭 。 ”孙振莲说 , 回想2016年成功的那天晚上的情景 , 成功有多喜悦 , 失败就有多荒凉 。
“那段时间大家压力巨大 , 火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 , 一些重大任务都在等着我们 , 他们都有窗口期 , 在那个时间要打上去才能最节省燃料 。 拿火星探测来说 , 错过了一次 , 要等二十六个月 , 中国航天也因此饱受质疑 。 ”她回忆道 。
“记得李东总师当时写过一首词 , 怎堪回首说断剑 , 泪满面 , 肝肠断 , 江东父老 , 愧疚无言 。 ”孙振莲眼含泪花 , “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悲伤 , 只能夜以继日埋头归零 。 ”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 , 而是含泪领跑 。
在航天人拼了命的908天后 ,2019年12月27日 , 长征五号火箭复飞圆满成功 。
也就是那一天 , 在指挥大厅 , 电视台的镜头无意中扫到她的画面 , 这个“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在全网刷屏 。
“中国航天的发展不仅仅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 更多的是从挫折中奋起 , 我想这就是中国航天命运的安排 。 ”她豪迈地表示 。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 , 靠着一碗一碗绿豆汤在海南酷热的天气中坚持下去……终于 , 长五不负重望 , 将天问一号直接送入地轨 , 飞出了新高度、新精度 。
2020年11月24日 , 长五火箭再次发射成功 , 将嫦娥五号送入预定轨道 。
如今 , 她自豪地带着孩子来到国家博物馆 , 喝着嫦娥奔月的咖啡 , 欣赏着从月球带回来的土特产 , 给他讲妈妈的故事 。
回想起火箭向上攀升的曲线 , 她想起故事背后的航天梦 。 “我在想我是何其幸运 , 短短的三十年 , 个人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 我从一个边远山区的孩子成长为航天工作者 , 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航天梦 , 航天梦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 , 不只属于新闻报道 , 而属于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 ”孙振莲激动表示 。
“短短三十年 , 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曲线随着一颗颗航天器 , 一枚枚新火箭的成功发射而不断地向上延伸 , 其中闪耀光芒的嫦娥、天问以及空间站几个座标点格外醒目 , 星空浩瀚无比 , 探索永无止境 , 我们必须继续牢记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 , 将自主和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 加快推进航天强国的建设 。 ”她豪迈宣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