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年度工作总结|班级教学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二 )


尊重学生的人格,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有利于保持其鲜明的个性,使之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强调淡化量化,强化模糊 。应该说,量化管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企业的生产管理可行,班集体则未必然,因为前者强调出产品,后者强调出人才,制定繁琐得近乎于苛克的规章,并以此做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很容易扼杀他们的个性,只能轧制出千人一面的庸材 。
有人也许会说:学校不是也制定了许多校规校纪吗?不错,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但其核心是校领导大力提倡的三自 。假如班级体的管理也盲目效仿而无视了那个核心,则只能使学生有一种禁锢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高明的管理方式应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湮之堵之 。因此,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模糊的管理方式,即从人格、学识两方面强调哪些是不可的,其余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逐渐认识哪些是可的,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及运作方式,对于集体自我评价而言,不以得了多少面奖旗或称号为外在的衡量标准,而是以这个集体为我提供了多少有助于形成好的人格和丰富的学识为准则 。在这一点上,切忌急功近利,学生达到学校提倡的三自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反复的过程,风物长宜放眼量 。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更应该把认识改正错误的权力还给他们 。孔子强调三省吾身,其实这就是自我完善,我们应给学生--包括犯错误的学生以自我完善的空间时间,不可拔苗助长 。这样做,可能有无为而治之嫌,但我觉得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强调学生的自我完善,并不等于教师的无为,关键是把自己定位在哪里,是典狱长,法官,还是朋友加导师?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班级教学管理年度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一些人在衡量一个集体或集体管理者的成败时,往往刻意突出或强调整齐划一的大统一,对于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则往往视之为乱 。我们并不喜欢自然界只有单一的颜色,哪怕它原本鲜艳,那么,我们在对待集体,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集体上,为何参照了与之大相径庭的标准呢?鼓励或一味地批评,也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因势利导,抓住契机,使独生子女学生的社会化沿着正确的方向进展 。
同时,班主任还必须勤于和学生家长沟通,使学校家庭形成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合力,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
现在,教育界已普遍共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我想从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入手,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应该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自己的认识还较浅薄,做法也可能有些幼稚,这里只是提出这一问题,希望教育界同假以时日,保持个性,全面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