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言|支教感想
支教回来,有个朋友很惊讶地说:“你真去支教了?你说,支教就这么十来天,一晃而过,你会有什么收获?回来几天了,你又记得多少呢?”
我说,我会记得 。
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当它曾经叩问过你的心,深刻如此,记得当如是 。
我记得,在支教日子的一个傍晚,我在宿舍门前的过道上向前方眺望,远处的天空中是一团团无规则的云,带着神秘的笑容,更格外透露着和谐的色调 。
我记得,那时,在风的牵引下,一处角落自成一幅图画进入我的视野:沙池,双杠 。一个熟悉的身影,飘逸的衣角,轻晃双脚,全身心聆听风的私语……该是多么惬意的风景,多么祥和的感觉 。
我记得,排球在空中画过一道道攻与守的痕迹,球网的一边是力度和精准度拼成的球,附和着台山女排的气势,而球网的另一边是灵活和巧妙拼成的球,携带着小伙伴们的奋力抵抗 。球场上,你攻我挡,你言我语,球飞她捡……动,作为身心的结合,更代表支教伙伴们的青春活力 。
一起生活的日子,点滴的平凡是珍藏的记忆,我记得:
我们一起一大早为着13人的早餐精心准备,为我们一天的温饱奔波在市场的讨价还价中 。煮菜,做饭,熬汤,我们每一天的餐食都是伙伴们的巧妙佳作 。闲余时间,我们打球,散步,聊天,下棋,玩游戏,……
课堂上,孩子们总是那么得活跃 。作为一名手工制作的老师,在手工课上,他们的认真和积极让我很满意 。虽然有时候他们很顽皮,总是喜欢直接站起来,甚至走到别人的位置,还特别喜欢跑上讲台问我:“老师,是不是这样折呀?” 。但我知道,他们是对手工折纸的热爱,是对同学们的友好帮助,是渴望得到我对他们的聪颖和乖巧的肯定 。我收到了他们可爱的手工作业,也收到了他们用心的手工礼物,心中承载着喜悦和感动……
在支教期间休息的两天中,我们下乡去实践,增长见识 。汶村资深老前辈为我们讲述汶村的历史,我们走访了学校附近的乡村,走了一次汶村的东西南北门,走访了古城墙,参观了曾经明朝末期的一位皇帝的行宫遗址和一位将军的住宅遗址,还有感受了汶村人民对武状元的供奉及对神佛的祭拜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虔诚祝祷等,了解了汶村的淳朴风情和独特的历史 。我们还参观了荣德造船厂、横山码头、富贵竹培植园,对汶村的经济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
收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得到什么 。这12天,孩子们在成长,我们为孩子们带来趣味的见识;我们也在成长,汶村的文化和民情给予我们独特的感受,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童声“老师”称呼着我们,给予我们亲近而温暖的肯定 。我们真的在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