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彭富春:中西身体理论


科学家 彭富春:中西身体理论
文章图片

\">
【科学家|彭富春:中西身体理论】人的身体实际上是一个欲望机器 , 是由欲望而来的不断的生产和消费 。 基于对于身体的这种设定 , 身体欲望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的机制和心理学的奥秘得到了前所未有揭示 , 并获得了哲学的意义 。

■ 文| 彭富春
关于人和身体的关系的论断支配了人们的相关谈论模式 。 但在历史上 , 它们却具有不同的形态 。
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于身体持有独特的观念 。 它强调身体的整体性 , 认为“形与神俱” , “形神合一” , 同时认为天人同构 , 身体是一小宇宙 , 宇宙是一大身体 。 在此基础上 , 道家给予身体以自然的规定 , 身体从属自然并要回归自然 。 与此不同 , 儒家给予身体以社会的规定 , 身体必须合于礼的尺度 。 正是礼说明了身体哪些是可做的 , 哪些是不可做的 。 但中国的思想在思考自然和社会对于身体规定的时候 , 忽略了身体自身的特性 , 即它是个体的、差异的 , 并且是充满无限欲望的 。
西方人虽然在其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了关于身体的不同观念 , 但长期以来身体被理性所规定 。 在存在者整体中 , 矿物、植物和动物是非理性的存在 。 上帝是理性的 , 但不是理性的动物 , 而是理性的存在 。 惟有人是理性的动物 。 人一方面凭借理性区分于动物 , 另一方面凭借于动物性不同于上帝 。 作为理性的动物 , 人是身体和思想的统一体 。 对此人们当然还可以作更细致的划分:肉体、灵魂和精神 , 但其中灵魂只是肉体和精神的过度要素 。
因此 , 人主要被描述为肉体和精神的二元性统一 。 肉体是人的动物性 , 是其欲望和冲动 。 精神就是人的理性 , 它作为思想的最高的要素 , 是原则的能力 , 建立根据和说明根据 。 鉴于肉体和精神的差异和对立 , 肉体是邪恶的和肮脏的 , 精神是美好的和纯洁的 。 于是不是肉体规定精神 , 而是精神规定肉体 。 由此 , 肉体要被控制 , 肉体的欲望要被禁止 。 这是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思想的基本原则 。
随着现代思想对于传统思想的反叛 , 身体的意义得到了重新的理解和解释 。 不再是理性 , 而是存在或生命规定人的身体 。 在存在和理性的关系上 , 存在是更本源和更基础的 , 因此不是理性决定存在 , 而是存在决定理性 。 同时 , 在理性和思想的关系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理性不能等同于思想 , 甚至也不是思想的原则 , 而是思想的一个部分 , 并且要置身于思想的经验之中 。 这个规定了理性的存在在不同的思想那里得到了不同的表达 。 如马克思的存在是“物质生产实践” , 尼采的存在是作为生命的保持和上升的“创造力意志” , 海德格尔则是“天地人神”的四元世界 。
在这种种关于存在的规定中 , 身体都获得了新的内涵 。 马克思的身体是吃喝性行为 , 它推进了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再生产;尼采的身体是生命力的同义语 , 并且在与灵魂的关系中颠覆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思想的传统 , 而成为了哲学的中心和思想的原则;海德格尔的身体是在天地人神的世界中形成的 , 它相关于人居住在此大地上的存在方式 。 这里我们看到一方面存在赋予了身体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另一方面身体也给予存在独特的形态 。 存在不再只是抽象的、一般的概念 , 而是具有肉身性 , 富有生命力的冲动 。
但在后现代思想的眼里 , 现代思想中的身体仍然没有回到身体自身 。 虽然身体不再被理性而是被存在所规定 , 但存在依然是身体之外的一个设定 。 回到身体自身 , 就是回到身体直接的肉体性 。 在这样的意义上 , 人的身体就是其肉体性 , 而不是这个肉体性之外的其他什么 。 作为肉体性的存在 , 人的身体是其基本本能的冲动和实现 。 因此 , 人的身体实际上是一个欲望机器 , 是由欲望而来的不断的生产和消费 。 基于对于身体的这种设定 , 身体欲望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的机制和心理学的奥秘得到了前所未有揭示 , 并获得了哲学的意义 。 \u0002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 , 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 , 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 。 本文选自《美学原理》 , 标题为编者所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