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心得体会|大学生关于高考的学习及考试体会( 二 )
然而,即便我们制定了合理的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很可能是我们的方法错误 。就好比航行,即使有了合适的目的地,却没有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那么拼得满身臭汗、累得气喘吁吁也只是白搭 。驾驶学习之船的技巧,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
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三本在手,一本不愁” 。哪“三本”?且听我慢慢道来 。
第一“本”,曰“课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本,因为它是根本 。很多同学觉得课本内容太过简单,浅显,不值一读 。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课本中介绍、讲解的是基本知识点,考试题目凭它怎么千变万化,都是源于课本的 。打个比方,在理综考试中,物理实验所占的分值约为16~19分,分值不可谓不大,而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实验的雏形便是物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再比方说,有的题目,尤其是选择题,会将课本知识不动声色地镶嵌其中 。我们有一次做一道化学选择题,其中有一个选项是“水是营养物质”,大家都觉得这是凭空捏造的一个选项,因为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脂肪之类,可是有机化学课本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水是人体六大营养物质之一”;再比如,有的生物填空题其实是直接从课本中选一句话,抠掉几个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后让大家填空,如果不读课本,全凭猜测推断,如何能拿分?因此,课本不可不熟,每天花15分钟阅读课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
第二“本”,曰“笔记本” 。课本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只熟悉课本,肯定考不好,因为考试题目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 。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非只有课本,还有老师,还有教辅 。老师的板书,老师所提到的一些边缘知识,教辅上涉及的考点,如果你觉得有价值,可以全部记在笔记本上 。包括你自己的思考、感悟,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 。你的笔记本可以很破、很丑、涂得乱七八糟---但是你自己必须得得懂 。我们看很多科学家,他们的演算手稿往往显得潦草凌乱,但于他们自己却是意义非凡 。我们的笔记本也是这样,它是留给我们自己看的,不是拿去展览的,写得工工整整的没必要,更不要因为怕把本子弄破了就不去翻看 。笔记就是用来看的,而且要一次次地看,每一次翻阅笔记,就是对重要考点的一次巩固,对以前疑难的一次思考,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一边温习旧知识一边拥有新发现,独立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
第三“本”,曰“改错本” 。学习生涯中,最叫人抓狂的事情不是犯错,也不是多次犯错,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栽过一次跟头,可他下次、下下次还要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 。这样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改错工作没做好 。我认为,每科都必须准备一个改错本 。我还建议,所用改错本最好大一些,这样方便粘贴错题 。对,是“粘贴”,不是“抄录”,到了高二、高三,一些综合题目往往很长,可能还配有较复杂的图形,“抄录”没有时间,也不大现实 。可以把错题从试卷上裁剪下来贴在改错本上,或者直接写“见某某书多少多少页第几题” 。改错的形式与题型无关,不是说选择题就只把正确选项写在旁边,大题必须按照正确格式一步一步写得工工整整 。选择题改错,除了标明正确选项之外,还必须写清楚为什么选这个选项,而你又为什么选错;有些很复杂、很经典的大题固然需要一步不漏地重做一遍,而有些则只需点明思路和关键步骤即可 。当然,改错本也不一定只用来改正错题,有些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题目,也可以记在改错本上 。但是,不管是错题还是好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再做一遍 。之前,我们班上有一个男生偷懒,看完答案后觉得自己全懂了,于是把错题贴在改错本上之后又把参考答案剪下来贴上去 。后来有一次我们老师检查完改错本之后,把那个男生刚改的一道错题写在黑板上,叫他重新做一遍(当然,那是一道很有难度的题目),那个男生在黑板前站了半天就写了一个字--“解”,连基本思路都找不到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看答案看懂了并不意味着真的懂了,因为答案会引领着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比你让自己找方向简单得多 。动手再解答一次,既是对自己的检验,也是对题目的巩固、加深 。改错本平时要常翻看,临近高考更要天天研究,它比任何资料都有用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大学生外联部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大学学习部工作计划报告怎么写
- 工作计划|学习部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
- 工作计划|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年寒假学习计划模板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大学生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大学生办公室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大学生个人工作计划模板2022
- 工作计划|2022学生会学习部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大学生创业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