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副书记|挂职镇党委副书记工作总结( 四 )


二是进一步认识到市委组织年轻干部下派挂职的重要意义 , 责任使命感得到增强 。乡镇的工作经历 , 使我真正认识到 , 组织年轻干部下派挂职锻炼 , 不是镀金 , 更不是享受休闲 , 而是去补课 , 去吃苦 , 去服务 , 去体验 , 是市委锻炼干部、培养干部、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得力举措 。年轻干部只有扎根基层 , 才能了解基层;只有深入了解基层 , 才能有效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 , 才能尽快成长成熟 。过去 , 我们久居城市机关 , 对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的认识 , 对党的三农政策的了解 , 对基层工作的理解 , 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 , 包括对自身的认识都是浮浅而不全面不深刻 。现在 , 通过向基层群众学习 , 向领导同事学习 , 向工作实践学习 , 我懂了很多 , 不仅增强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 , 而且深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 认识到锻炼机会的难得 , 基层工作的难度 , 值得用心珍惜 , 悉心把握 , 进而全面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三是学到了很多平时在机关里学习不到的工作方法 , 既积累了经验 , 又拓宽了思路 , 提升了能力水平 。乡镇工作涉及面广 , 工作压力大 , 难度也大 。但在镇党委的领导下 , 大家屡力同心、群策群力 , 使工作办法总比面临的困难多 。如何突破旧有模式和长期形成的观念 , 在底子薄 , 基础差的前提下 ,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而且是成功的发展道路 , 是许许多多乡镇领导始终探求思考的重大问题 。吴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深入研究 , 结合实际 , 提出了用项目来解决发展中的一切困难的路子 。只有找对门路 , 才能有出路 。这是镇党委书记谢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发展是硬道理 。2011年 , 镇里提出1164工程 , 今年为了加快发展 , 镇党委果断提出1696工程 , 即签约项目不少于16个 , 开工项目不少于9个 , 当年竣工投产不少于6个 。全年财政收入实现翻翻 , 达到2100万元 。同时 , 他们根据工业园区制衣企业和宝石机械企业的规模和数量 , 提出将吴城打造成新兴的针织之乡、水钻之乡 。为着这样一个美好的蓝图 , 他们团结拼搏 , 想方设法推进各项工作的稳妥落实 。在招商引资方面 , 他们除了沿用传统有效的招引方法外 , 还采取靠诚信、靠服务、得双赢的办法 , 仅一季度就签约项目6个 , 在谈项目4个 。面对今年春节的突大雪灾造成XX亩塑料大棚坍塌的损失 , 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 , 将所有干部分片包干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 同时积极联系购进塑料大棚的原材料 , 在较短时间内 , 重新搭建起大棚 。上面千条线 , 下面一根针 。千头万绪的工作 , 大家分工不分家 , 密切配合 , 相互协作 。有些工作任务部署下来后 , 存在部分基层群众不支持 , 不理解 , 作为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就得想千方、设百计 , 寻找工作突破口 , 苦口婆心讲道理 , 耐心细致做工作 , 有时候遇到一个难点或碰到一个钉子 , 几天回不去家 , 连续作战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镇党委书记谢鹏 , 年轻有为 , 工作方法灵活果断 , 常常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镇长高建邦 , 农村工作经验丰富 , 为人宽厚 , 对家乡富有感情 。班子里其他几位成员也都是八仙过海 , 各有所能 。与他们一起工作 , 时时刻刻都让人有所收益 。五是激发了我干好今后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机关 , 始终按部就班 , 有规律 , 有节奏 , 时间长了 , 就容易懈怠消极 , 思想也容易僵化守旧 。挂职期间 , 我看到镇村干部 , 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还工作那么认真敬业 , 勤勉负责 , 我感觉很敬佩 。我了解到农村还有很多群众的生活亟待提高 , 乡村发展的速度亟待加速 , 但看看他们为和谐小康建设的劲头 , 再想想我们在城市这样舒适安逸的环境中工作 , 风吹不着 , 雨打不到 , 工作条件十分优越 ,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呢?乡镇处于国家政权体系最基层 , 是各项方针政策最具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 各项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 , 又很繁琐 , 处理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慎之又慎 , 细之又细 , 否则 ,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 反而会激化矛盾 。而处理好了 , 不仅能让百姓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 更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这次零距离、长时间深入乡镇农村学习、生活、工作的机会 。使我们的思想境界高了 , 决策能力提升了 , 回去后进一步开展好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同时 , 实践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去掉在城市和机关长时间容易养成的僚气、娇气和霸气 , 在下派工作中 , 争当挂职锻炼的标兵 , 新农村建设的尖兵 , 组织乡镇发展活动的精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