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谨慎的认为,发电用的反应堆还是得大


 对于未来,谨慎的认为,发电用的反应堆还是得大
文章图片

 对于未来,谨慎的认为,发电用的反应堆还是得大
文章图片

 对于未来,谨慎的认为,发电用的反应堆还是得大
文章图片

首先 , 各类四代堆中 , 只有钠冷铅冷两种的堆芯设计功率密度 , 能够达到压水堆的水平 。 对于未来 , 谨慎的认为 , 发电用的反应堆还是得大 。 直观上感觉 , SMR 至少能因为总体体积较小 , 减少一些建筑的投入吧 。 这样一个逻辑不知道有没有道理:建一个SMR肯定比建一个大型的压水堆需求的一次性投入要小 , 因此相比于一次性建成一个大型的压水堆 , 巨额长期投入后再盈利 。

至于 , 分批次建成多个SMR , 一次性投入小很多 , 而且先期建成的SMR可以有效提供现金流 。 对于建设的投入门槛而言是小了很多的 。 简单的说 , 有两方面的基本现象 。 一个是堆芯小了之后中子泄露率大 , 堆芯功率不均匀 , 堆芯体积平均功率普遍比大型堆低(一般低20%到40%) , 燃料成本上升 。
当然 , 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水反射层来解决 , 但是反射层厚度增加之后 , 压力容器的尺寸就做不到“可铁路运输”的要求 , 压力容器的成本就无法有效降低 。 另一方面的基本现象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虽然堆小了 , 但是各类专设安全设备的减少比例不大(虽然有些设计号称可以取消大LOCA但争议很大 , 且即便取消大LOCA , 也省不了多少设备费) , 因此单位功率的设备成本并不能降低 , 反而会升高 。
然后 , 据我所知 , 目前还没有哪个小堆能够把成本降低到大型堆的水平 。 另外 , 关于现金流的问题 , 一定的负债在一定的税率下是有助于提高投资人收益率的 , 具体的要定量分析 。 美国市场上出现小堆热 , 是因为其市场饱和 , 需求疲软 , 唯一的机会在于老旧的小火电到了退役年龄 , 出现一些30万以下的小市场 。 本来小堆是希望去争取这个市场 , 因为在这个市场上可以接受相对更高的成本 。 但是页岩气革命无情的排挤了小堆 。
即使 , 对于发电来说 , 如果储能出现大的突破(大概率事件) , 那么未来五十年后 , 不会存在一个类似于现在煤炭的主流能源 。 到时候是分布式能源+因地制宜的集中式能源 。 以现在的视界去看未来 , 分布式能源可能会是天然气、生物质、小规模光伏、小规模风、地热等 , 因地制宜的集中式能源可能会是核电、高效清洁煤电、光热、大规模风电基地等 。 至少在发电上 , 核电不会成为优势明显的绝对主流 。
【|对于未来,谨慎的认为,发电用的反应堆还是得大】
其实 , 并不能接受核能作为未来人来的终极能源地位 。 究其原因可能是核灾难的恐怖结果 。 作为科学工作者 , 应当保有对已知风险的严谨态度 , 对未知灾难的谨慎态度, 只要发生灾难的概率不是零 , 就不应该对技术本事过度自信 。 聚变作为终极能源 , 聚变和裂变两码事 , 比如说聚变采用的燃料大概就是一墨水瓶盒子多少的气体(氘氚) , 怎么产生恐怖的灾害呢 。 聚变很理想只是难实现 。 世界上没有概率为零的事件 , 谈概率为零本身就不科学 。
最后 , 根据现有化石能源的储量和消费情况 , 五十年后 ,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将出现短缺危机 , 太阳能、核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占有重要位置 , 但与传统化石能源“分庭抗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核聚变就算成功了 , 全世界一定不都能用上 。 成功了 , 研发国家也会设计壁垒 。 核电诞生了60年 , 火电也没死 。 世界发展是不均衡的 , 区域条件是不一样的 。 核聚变成功后 , 光伏只是不好吹牛而已 , 不好以光伏的名义去骗经费而已 , 起的作用仍然是很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