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乡劳务输出典型经验介绍( 二 )


四、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服务工作
一是抓信息服务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镇里多方与各职能部门、用工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利用橱窗、会议、广播等形式向农户发布,让农户及时了解、掌握用工信息 。同时充分发挥驻外联络站、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及时分类整理,通过镇内广播及时发布到各村和农户 。2005年共发布信息135条,有55条被群众采纳,输出劳动力2000多人 。二是抓政策服务 。为使一些困难户也能到外务工,镇政府用文件下发了《**镇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民外出务工有困难的,村里必须尽全力帮助解决,没有路费的村里先垫付路费,务工人员挣到钱后再还 。同时由镇村组织帮助协调办理各种证件和土地流转事宜,帮助照顾老人和孩子、看护房舍 。三是抓好输出后服务 。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镇里建立了外出人员档案,掌握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及时解决在外人员所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务工热情,督促他们守法,安心工作 。
五、典型引带、促进全镇劳务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发挥镇村干部作用,带领农民外出务工 。镇里要求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必须有一人直接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把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为考核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一项重要标准 。其中**村的**就带领50余村民在**筑路公司务工;**村的*带领20余村民在&市鸿鹏木业务工;*&村的&带领20人在河北保定务工 。通过他们带领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00多人 。二是靠能人带动,引导农民外出务工 。充分发挥务工能人联系广、信息灵、渠道多的优势,鼓励能人带领农民外出寻找就业门路 。例如:**村**,是一位敢闯敢为的农家汉 。1990年,他凭着农家人的朴实与执着,到大连闯天下 。几年过去了,他当上了**市绿化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成功的他没有忘记家乡人,每年通过他安置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00人以上 。三是靠民族村优势,鼓励农民出国务工 。**镇有**、**两个朝鲜族村,改革开放以来,**、**村的村民陆续与国外的亲属建立了联系和沟通,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引导村民走出国门务工经商 。在鲜族村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鲜汉农民纷纷走出国门当“老外”,民族村117户中有60户举家到南韩、日本等国搞劳务 。全镇出国务工人数达302人,人均年纯收入在5-20万元,一年在国外可挣回1500万元以上 。
六、强化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劳动力多渠道输出水平
这个镇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生产和五指型小城镇建设的契机,想尽办法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部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一是利用大米加工小区,就地转移劳动力 。大米加工小区有业户27户,再加上镇内零散的加工户,全镇共有39户从事大米加工业 。他们每年看米碾和装卸用工量都在300人左右;二是依托上集粮食储备库,就地转移劳动力 。**粮食储备库每年烘干粮食在2万多吨,一天三班倒,用工在100人左右;三是利用小城镇建设的优势,就地转移劳动力 。近三年来,全镇每年开发楼房都在8000平方米以上,可吸纳本地劳动力300人左右,环境卫生和道路养护每年用工都在50人左右;四是利用草柳编务工基地,就地转移劳动力.我镇有草柳编基地一处,每年进行草柳编加工的户数在200多户,有800多人利用农闲季节做草柳编织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