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家富路|赴俄开发求发展,走出国门谋富路


我是向阳乡育发村村民蒋树丰,在过去两年的赴俄农业开发事业中,我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赴俄农业开发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在我的示范带动下,“赴俄开发求发展 走出国门谋富路”已成为我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 。
一、坚定信心,走赴俄农业开发致富之路
对普通农民来说,能到国外去种地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县里出台赴俄农业开发政策后,当许多农民还在观望、犹豫之时,我通过调查分析,认定了赴俄农业开发是一条致富之路,也是农民干事创业的大好舞台 。一是赴俄农业开发是县委、县政府多次赴俄考察选定的富农项目,县政府设立了嘉荫县对俄农业开发办公室,为赴俄农业开发农民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打消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二是阿尔哈腊区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且土壤肥沃、平整,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土质是黑油沙土,有宽阔的农田路,完善的农田防风林和通畅的排水沟 。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其降雨、气温、光照和我县基本相同,这些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农业开发;三是农副产品在俄方有着较大市场,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会有可观收入 。通过这两年的赴俄农业开发实践,使我看到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无限商机,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所有这些,坚定了我赴俄农业开发的信心,使我走上了致富之路 。
二、艰苦创业,致富路上挥洒汗水
近两年,由于阿尔哈腊地区春季降雨较大,涝灾严重,给翻耙整地带来巨大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表现出畏难情绪,后悔不应参加到赴俄农业开发队伍中来 。我想,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有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赴俄农业开发就一定会成功 。为了极早翻耙出200公顷耕地,我带领全组人员轮番上阵,昼夜奋战在田间 。田间积水多的地方,我就人工挖沟,排出积水,以便及早翻耙整地 。当天气好转时,我就第一个带头试验翻地,由于地涝,经常陷车误时,每次陷车我就和全组成员一锹一锹挖出,经常是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馒头,实在困得坚持不住了,就在车里打个盹儿,就这样,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第一个完成了翻耙任务 。
2006年播种时,为了保证播期适时,我就在田间临时搭建一个塑料棚,住在田间,减少住村和田间往返时间,增加作业时间 。早晨只要天一亮,就开始播种,晚间直到天黑看不见为止,每天播种16个小时以上 。有时分昼夜两班作业,黑天耙地,白天播种,经常没有时间买菜,就采些蕨菜和大豆炖着吃 。就这样,虽然生活艰苦,但我争取了时间,在2006年5月25日第一个完成了200公顷的播种计划 。我的行动不但受到对俄农业开发办领导的鼓励,还感动了俄罗斯阿尔哈腊区政府领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