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三进三同活动个人总结

三进三同活动个人总结 内容简介;农村党建面临拐点 。在开院坝会时,附近14户村民,只有18人在家,50岁以下的只有三人(1人是临时回家砌新房的劳动力,2人是三岁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人员达2000余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0% 。80后不愿回,70后都在外,村社干部50开外就是真实的写照 。村社干部后继乏人(党员平均年龄63岁,村社干部全在50岁以上),大量社会管理、三进三同活动个人总结有整理 详见范文
在这次三进三同活动中,严格按照区局部署,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深入调研指导发展、住在农家同吃同干、宣讲政策释疑解惑、尽心尽力排忧解难五个环节,与农民兄弟面对面沟通的交流,近距离的了解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情况,增进了与农民兄弟的感情,收获很大,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二、认真分析,找出制约发展原因
(一)基础设施落后,太阳路和天水问题突出 。公路均没有资金铺设片石(约需110万元),致富路成为了晴三天才能通车的太阳路,这是村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多数农民靠接天水或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
(二)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无特色产业,村民的种养殖业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缺少资金 。主要原因:一方面,缺乏区位优势,距离主城路途远,产业发展无成本优势 。
(三)政策宣传不落地,对部分政策执行有怨言 。受高山村地广人稀的条件限制,缺少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村民很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当前很多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村民对低保执行中的公正性有疑问 。种粮直补的执行过于机械,没有达到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
(四)空心村现象明显,农村党建面临拐点 。在开院坝会时,附近14户村民,只有18人在家,50岁以下的只有三人(1人是临时回家砌新房的劳动力,2人是三岁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人员达2000余人,占劳动力人口的70% 。80后不愿回,70后都在外,村社干部50开外就是真实的写照 。村社干部后继乏人(党员平均年龄63岁,村社干部全在50岁以上),大量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工作无人承担 。党员崇高光环已黯然失色,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弱化,年轻人不愿入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
【三进三同|三进三同活动个人总结】一、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信息 。
我们支部深入到白沙镇柿子村、李市镇双河村开展了三进三同活动 。驻村期间,我们召开院坝会、走访了部分老党员、村干部、老贫困户、五保户和普通社员群众,主要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所忧、所怨,虚心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 。通过了解我发现柿子村距离白沙镇20公里,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 。全村共辖1127户、3448人,其中残疾100人 。低保户78、五保户34户,耕地面积4000亩 。是村级经济最落后之村 。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 。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在家从事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 。人均收入不足两千元,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但是这里民风淳朴、和谐稳定之村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没有上访户 。村两委会班子战斗力较强,在村民中有威望较高 。在我局支持下村办公阵地得到重新整修,并完善了办公设备,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