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观《高考1977》有感---读书,是一种幸福
对那些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来说,恐怕没有什么比高考更令其刻骨铭心的了;而对那些还挣扎在题海中的中学生们来说,恐怕没有什么比高考更令其爱恨交织的了 。如果一个当代中国青年没有"高考",那么他/她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完整的 。
毛概课上,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与高考有关的电影《高考1977》,看后感受颇深 。
这是一个好题材,但却不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从一场露天电影开始,但焦点在荧幕中出现的某个人物身上 。为了让人记忆深刻,导演设计了停电、大家轮流踩发电机的镜头,于是这个人物在镜头里出现了好几次 。这是一个信号,暗示了电影的主题 。后来,电影干脆直白地说,"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至此,我才明白,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的主题词是歌颂 。伟大的历史、伟大的胜利、伟大的未来等等,但最终会归结为伟大的某个人 。于是,一段本应省思的历史在这里变得若有若无,无尽的伤害在这里简化为小根宝几声肤浅的嚎哭,那枚象征体制和权力、不知凝结了多少血泪的公章在最后竟然也成了温情四溢的天使之心--在证明陈琼不知情的材料上盖上它,她就会被北大录取 。
影片从东北一个偏远的林场铺开,那种苦闷压抑而又无望的生活折磨着一群上山下乡的城里学生 。为了能离开林场,能调回城市,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组织上保送上工农兵大学,但是这种保送名额毕竟非常有限 。正当大家愁苦不堪的时候,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惊雷一样炸响了 。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制度的改革,它是对一代人命运的改革,它是对一个国家兴起的改革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发掘人才、启用人才、尊重人才 。发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恢复高考,选拔出被耽误了被埋没了的人才,让这些被埋在土里的金子重新焕发出光彩 。这对于现在把高考当成一种重压的高中生来说,是根本体会不到当时恢复高考对全国的知识青年的震撼和重大意义的 。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们的高考 。当时的我也是在学习的压力下埋怨甚至憎恨过高考这种制度 。所幸自己考上了大学,当走在清晨的校园里时,那种感觉让我庆幸自己参加了高考,才有机会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校园时光 。看了这部影片,更让我觉得我能参加高考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我们或许曾经抱怨,高考这座大山压制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是的,1977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的高考依旧会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感谢高考,他让我拥有过那么多的激情与梦想,他让我曾度过了三年繁忙充实的岁月 。曾经,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夺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岁月,但今天,回过头观望,才发现,那时有着太多的美丽,太多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