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扁鹊|电影神医扁鹊观后感
电影神医扁鹊观后感
前日,偶尔在网上发现了经典老电影【神医扁鹊】,很感兴趣,看了一遍 。即为扁鹊的高超医术所折服,又对庸医的行为感到愤怒 。
扁鹊(前407—前310),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魏国三川郡(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
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着 。河北省《博野县志》载:其墓在博野芦村,毁于大跃进时期 。
别看秦越人被人们尊称为神医扁鹊,其实扁鹊就是一位乡野郎中,并不被中医界所认可,甚至遭到了几乎所有正统医界的‘羡慕嫉妒恨’,遭到了御医【过去叫太医】、巫医的一致排挤和打击,最后在秦国被太医雇佣的杀手暗害了,其着名的医学经典着作《内经》和《外经》,也被太医焚毁了 。真是可恶之极!
扁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行医故事,被老百姓广泛流传,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记载了扁鹊四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
现在许多中医都会拿御医说事,用来影射自己是御医的传人,医术是多么的高超 。
其实,御医和庸医是划等号的 。
首先,真正的名医都来自于民间,如扁鹊、华佗等,还有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守真、张从政、李东垣、朱丹溪,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的名医叶天士无一例外均是在民间行医的神医 。
这样一个怪异的现象,人们为啥没有反省过呢?
我说御医等于或基本等于庸医 。
首先,相当御医的人都是想走仕途的,都是想升官发财的,都是想混日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