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电影《伤逝》观后感


《伤逝》是鲁迅先生惟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小说的同名电影 。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 。

电影的一开头用一只狗引我们到达涓生的所在地——曾经涓生和子君生活的地方 。在大片的黑暗中,只有涓生的蜡烛微微的亮着 。整个房间里回荡着涓生低沉的声音,语气透露出对子君逝去的惋惜,和自责 。整个画面让人们陷入子君的感情世界 。

慢慢的画面迎来了亮光,我们进入了子君的回忆 。靓丽的紫藤花点缀着小屋 。涓生时不时走出屋子张望,满脸焦急,对于像子君走路声音的人也表露出厌恶之情 。在等待中,他回忆起昨天看电影的情景——子君被女主的勇敢,敢于冲出丈夫枷锁的行为深深的吸引 。但因为急着回家的原因而没有看完 。这为后来子君来到后,在说出要冲出枷锁时的纠结做出铺垫 。子君想,最后女主怎么了?是找到了自己的爱的人,快乐的生活?还是堕落了?但最后子君还是坚信女主获得了幸福 。自己也冲出了封建家庭 。在结束见面的结尾,确定自己信念的子君,走路也透出了许多自信 。好似在告诉别人:“看,我敢向封建家庭说不!”后来,涓生和子君找房子,一堆家庭妇女和孩子们围着子君看 。看看这个和爱人私奔的人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

在之后生活在一起的画面,色调都比之前降低了不少,好似就表明了子君在婚后的生活中一点点的开始套入中国传统妇女的圈套 。一遍一遍的重复着当年告白的场景,()让涓生开始对子君才生厌烦的感觉 。在画面中,经常插入子君以前的行为举止,但转眼便有回到现在:子君做着衣服,这样的方法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也看出了子君的变化,也可以理解涓生的内心,和慢慢滋生的厌恶 。一直到他们分开,到涓生的离去 。

整个电影,和小说一样是按照涓生的视角来写的,从一开始子君的勇敢,到后来子君的堕落 。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为了突出子君的变化,采用插入回忆的手法,也很巧妙 。光线的慢慢降低,也让人的心情随之波动 。最后一切的回忆结束,又回到了那昏暗的小屋,只有涓生自责和惋惜的语气 。观后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