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华尔街|入侵华尔街观后感
复仇是荧幕永恒的主题之一;他就像爱情 , 表面上是一种情绪的升华 , 却被人类表现得千变万化 。有人因复仇而活 , 有人因复仇而死 , 有人从复仇中寻得快感 , 有人又在复仇中挣扎 , 有的复仇被定义为正义的制裁 , 有的复仇又被渲染为罪恶的枷锁;古人虽说 , 冤冤相报何时了 , 但在艺术工作者看来 , 复仇这个行为 , 无论因果 , 放大的往往是观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绪 。
故事以美国金融风暴为故事背景 , 从一开始便用新闻录音引导观众对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产生对立情绪;而后华尔街金融机构里高层之间交流频繁说出如“我们要救的是公司 , 不是客户”“我们的任务是自救 , 让他们去死”这样直白残酷的对话 , 让观众对这些金融家的负面情绪逐渐积累;就在整个市场岌岌可危时 , 他们的对策依然是不断地推销基金 , 贪婪的本质一览无遗 。这时 , 镜头切入主人公吉姆的生活;妻子患病 , 而他只是一名普通安保人员 , 高额的治疗费用让他们的生活愈发困难;而当吉姆见到对他避而远之的投资经纪人时 , 被告知他的投资出现了问题 , 更为滑稽的是他还因此背上了6万美元的赔偿金 。在这样的困境下 , 律师的狮子大开口和银行毫无妥协让他们的住宅都变成了抵押物;工作的特殊性甚至让吉姆丢掉了工作 , 就在此时 , 无法承受压力以及不愿再拖累吉姆的妻子选择了自杀;福不双至 , 祸不单行 , 就在来自各方面的火上浇油后 , 妻子的离去压倒了吉姆的最后一根稻草 , 让他彻底沦为家破人亡的丧家犬 。影片用了一半时间循序渐进地展现吉姆逐渐家破人亡的过程 , 但细节的堆叠又让这一切充满说服力:报纸与电视广播随时都在控诉资本家的丑恶嘴脸 , 他与妻子之间细碎短暂的亲密肢体接触让这对患难夫妻看上去并不是流于表面;身边朋友与上司的言语鼓励安慰 , 切实的经济帮助又与趁火打劫的律师、冷面无情银行与经纪人形成鲜明对比 , 展现了导演的阶级思想:富人们大多为富不仁 , 而普通的工薪阶层之间却大多有着善良与怜悯 。但在金融风暴席卷的时代背景下 , 深陷其中的普通人却只能是被抛弃的棋子 , 无力回天;而现实中每一位经历过甚至遭受过金融风暴影响的普通人或许不会有如此极端的遭遇 , 但在电影一系列不厌其烦的铺垫下也能对吉姆产生深刻的同情以及对金融家们的愤恨;无论是吉姆抑或观众内心深处的恨意都达到了顶点;而在吉姆一次无意导致其中一位金融高管意外身亡之后 , 观者与吉姆的仇恨得到了一部分释放 , 情绪的调动非常到位 , 一场复仇已无可避免 。()至此 , 吉姆开始从各方面搜集金融高管的信息后开始了自己的无差别复仇 , 第一次的射杀还伴随着惊恐 , 第二次行动吉姆的眼里便只有木讷 , 就像自己仅仅是坐地铁兜了一个圈 。讽刺的是媒体对金融高管的接连被杀似乎并不感到惊讶 , 在他们看来这些贪得无厌的金融大鳄仇家太多 , 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在这样带有强烈私人恩怨的复仇大戏中 , 代表法律的警方往往被导演弱化;在电影的世界观中 , 当复仇变得容易时 , 主人公、观众、导演都已进入狂热 , 得到些许慰藉的内心期盼的只会是一场更大的杀戮 。果不其然 , 导演对于暴力的随性很快暴露 , 吉姆在击杀了他的经纪人后又在高楼中对着对面办公楼中随意射杀;看着玻璃窗后那一个个直立标靶一样的看客倒下 , 不得不说 , 有些观众是会有些许快感的 , 也许吉姆的仇恨与那些人无关 , 但暴力仍然是人内心深处最呼之欲出的黑暗;好在乌维 。鲍尔并没有让主人公一直开启无脑杀戮模式 , 最后设计一个圈套让金融高管被姗姗来迟的警方甚至依然带着对这些金融家最终极的讽刺 。
推荐阅读
- 国魂观后感600字
- 国魂观后感
- 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300字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
- 开学第一课2014观后感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