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营销策划|清明节晚会策划方案

一、晚会背景解读
中华传统文化中会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但如果晚会以此为情感基调来组织节目的话,会无可避免的带给观众负面的消极悲观的情绪 。因此,基于此种考虑,晚会必须在清明节的传统意义中提炼出清明节的积极意义,给观众带来光明、希望、感恩之感 。
二、活动主题创意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特将主题定为:
逝去,是为了共生!
清明扫墓祭奠,很多诗歌都是将内容锁定在对亲人、朋友的哀思上,但是如果整台晚会都是锁定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上,难免显得狭隘、消极 。因此,我将主题提炼成:关注古今很多伟大人物逝去的原因或带来的更大影响:例如,
清明节故事来源中的介子推的逝去,是为了显示忠贞、刚正,为了督促君王,为了天下苍生的共生;
中国抗战时的战争英雄的逝去,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幸福,是为了新中国的崛起,是为了所有华夏民族的共生;
现代英雄的逝去,是为了社会的秩序和中国的繁荣,是为了中国所有人民的共生 。
亲人的逝去,虽然共处不再,但我们会用记忆使亲人的青春常在、容颜常在、思想常在,它不会被雨淋湿,不会被风凋零,不会被岁月侵蚀,逝去的却成就了追念与感受的共生 。
英雄的逝去虽然是悲观的、消极的,但他们逝去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则是乐观的,充满希望与幸福的 。因此,此主题的用意便是在于:逝去虽苦,但共生更美!一个人的逝去,却带来了更多人的共生与幸福!
【清明节营销策划|清明节晚会策划方案】(注:此段主题解读亦可作为主持词穿插节目之中)
三、晚会形式创新:
诗朗诵晚会虽然高雅,有品位,但是极难掌控,一旦策划不够精巧或者现场气氛控制不好,晚会难免会落入枯燥乏味的俗套 。现代观众深受视觉元素丰富的电视节目的耳濡目染,一下子要接受一台只有单一形态节目的、无盐无油的诗朗诵晚会,难免会兴致大减 。
若要避免诗朗诵晚会单调乏味、无法长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力的问题,不但要从软件节目内容上设计精巧,同时晚会硬件节目形式上也能够创意独特,才能够让观众觉得新奇独特,重新调起观众的好奇心 。
基于上述考虑,特将晚会节目形式设计为:
为整台晚会设计一套故事情节主线,用一个故事或一个情景将晚会所有的朗诵内容从头至尾串接起来(类似于舞台剧的形式)
用故事主人公代替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以及画龙点睛的点题作用 。
(注:根据晚会的预算可以定位两种实现方式:
若预算、时间等条件较为充足,可考虑排练一场有表演性质的诗朗诵剧目,主人公不但需要语言上的衔接,同时也需要做一定的表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