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观后感|工业设计观后感


抱着猎奇的心态下载了这部纪录片,看后却带给我一份意外的震撼感,“工业设计”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业,也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更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 。

工业设计源自于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了解决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普遍适用性问题,因此,工业设计最初与产品的实用性密不可分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工业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实用性本身,通过设计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有美感,让产品唤醒潜意识,让产品开创潮流,这样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而工业设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又反过来让设计甚至超越了工业本身,工业设计最终不再局限于产品,甚至脱离了产品,成为了一种自在的表达方式,如今的工业设计完全可以如艺术品般举行展览,与参观者互动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极致的工业设计就是一种观念表达,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影响时代,诠释生命 。

工业化本身的要求是尽可能快速的更新换代,而工业设计越来越与之背道而驰,终极、永恒仿佛越来越成为工业设计的内心诉求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工业设计所背负的使命也在超越工业本身,工业设计逐渐脱离匠气,工业成了它布道的工具,甚至会比政治更有效的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获得一种全球共识 。我们总在追寻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往往忽略身边的点点滴滴,其实,如果你能定下心来,感受周围,会发现身边所用的物品都藏有生命的秘密 。工业设计是人类一种简易的,共通的语言 。


今天看了纪录片《Objectified》,这个纪录片中采访了许多著名的设计师,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观点,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设计的性质特征的理解 。

首先,设计具有标准化和极端化 。就我个人而言,标准化特别体现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设施的设计上,他们总是以最强和最弱(最高和最低)两个极端的中间值来取舍 。而极端化设计是针对应用性较强的的产品而谈的,它要考虑到很多的人为因素,需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规格,俗话说“你有多大的脚就得穿多大的鞋”使它符合大众的需求,而且这些设计通常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例如楼房的栏杆,农场的栅栏,刀柄的长短,以及汽车的上窄下宽等等对于产品规格的要求完全取决于人或动物的自身体质和能力 。

其次,好的设计还不能有误导性,尤其是仿生设计中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仿生设计并不是完全照抄,而是提炼概括,产品的设计也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能引起功能变化 。另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例如现在转动门,虽然能解决客流量大的时候减少拥挤现象,但却无法避免小孩转动门夹住的危险,我认为充分以人为本必须是以安全为前提,我们完全可以把门的转动的地方的间隙加大,把门的可容纳人口数加大,或者在转动门哪里安装一个自动切断电源装置,只要门被卡住,就立即停止转动,减少人的伤情 。再次,我认为不环保的都不是好的设计,必须要环保,尽管外表美观,()但无法掩饰它潜在的危险,现在的家具都要用喷漆给它增加一件衣服,使他魅力十足,但是油漆中含有很多有害的物质,它会挥发,人一旦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喷上一层油漆比较光滑或者能防止腐朽,但是性能越强的东西往往就越是危害环境,有时我们考虑了人的因素却忽视了环境的因素,结果环境会反噬于人,塑料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塑料的白色污染为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我们所有对产品的设计略知一二的从业人员一旦考虑到要用塑料或者别的合成材料进行产品的设计时,首先考虑它是否影响环境,一旦进行大批量的生产,造成环境的恶劣污染,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这些设计人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