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二 )


生活中我见过另一个阿米尔,也是位公子哥,不同的是他比主人翁年长,他来自伊朗而“他”来自阿富汗,最不同的是他优越里透露着自负,这是自信过了头的表现,“他”却很懦弱、自卑,懦弱可能来自天性,自卑从之,哈桑的出现让他感到安全,也让他更自卑,及至他看到哈桑被侵凌后的担心到认为哈桑不再“干净”抑或“纯洁”、发觉自己当时袖手旁观的懦弱然后是自卑,这些最终将他推到了崩溃的边缘,痛苦的设计让父亲赶走哈桑,他最想要的生活是在那座土坡上的那棵刻着他们俩名字的树下给他(哈桑)念书上的故事、教他识字、讲学校里的事、嘲弄不会生气的他,然后等到天黑了再一同回家,因为这在懦弱、自卑的他看来所有都受他掌控---除了哈桑的勇敢的力量,他想拥有却只是看着 。()聪明又愚蠢的阿米尔也是幸运的,因为有哈桑,有拉辛汗,后者告诉他“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哈桑死了,他(哈桑)有了儿子(索拉博),不幸的是儿子要活在动乱的国家并且随时会死掉,他听从了拉辛汗的建议重返阿富汗营救哈桑的儿子,营救程中他遇到了曾经侵凌哈桑的人,当那人痛打他时他没还手且有种莫名的欣慰,他在赎罪,最终他赢了,也赢了自己 。

小说最后阿米尔说了当初哈桑对他说的而今他对着哈桑儿子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现在想来也令人感动不已,没有了追风筝的人,有的是追风筝的自己,你说那风筝代表了什么呢?回忆、勇敢、快乐、智慧、信仰、笃定、真实、真诚、感动或是其他的美好都可以 。

哈桑会说话后喊得第一个名字是阿米尔的 。

他们俩其实是一个人,就像我们有时也会一分为二,追风筝,谁放出去的谁追回来 。以上算是对《追》小说和电影的笔记吧 。

观后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