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电影|电影《静静的顿河》观后感( 二 )



这也是斯大林为什么能够力排众议,坚决要把刚颁布的斯大林文学奖授于肖洛霍夫的原因 。早期的错误政策与过激行为确实是伤害了许多不该被伤害的人,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像葛里高利这样的人都能够与苏维埃政权为敌,就很说明问题 。小说中涉及到的这个事实,让当时的铁腕领导人斯大林耿耿于怀,很不是滋味 。这样普通的农民都要被殃及,显然不应该是他的本意,也不是革命的初衷 。虽然小说在这方面的揭露还是很有分寸的,基本上就是点到即止,可是还是让斯大林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与要害 。

因此斯大林对这部小说另眼相看,这也是《静静的顿河》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下,没有被打入另册的唯一解释 。在接见肖洛霍夫时,斯大林曾经特意地问到:我们的主人公什么时候可以入党啊?其实,这正是肖洛霍夫的过人之处,他的底线是说死都不会让他的笔下人物入党的 。显然在现实与艺术的钢丝上,肖洛霍夫是走得最成功的一个人 。后来,由于斯大林已成为过去时,电影的改编就比小说更直截了当 。

根据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葛里高利最后是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回到家里的,当初他的出走就是要逃避审判 。他的妹夫是村苏维埃的主席,因为原则的不可动摇,这个已经亲手处决了格里高利哥哥的人,面对着葛里高利,依然是不依不饶地要大义灭亲 。即便如此,葛里高利还是要回到他曾经的家,虽然许多宝贵的东西都失去了,他的父母,哥嫂,妻子,情人等也都相继死去了,但是他还有一双儿女,那是他的全部所有了 。那么他的这次回去后,又会怎样的结局呢,相信审判之后,他的归宿就是被执行死刑了 。

影片场面宏大,剧情磅礴,气势非凡 。哥萨克人在战争与和平状态下战斗与生活的场景,被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那浓郁的异国情调,顿河草原上的壮丽景色,还有扑面而来的哥萨克人的独特风貌,都让人耳目一新,甚有冲击力 。虽然战争场景很多,暴力镜头充斥,但是在沉默无语的静静的顿河面前,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即便是不断地出征,不断的战斗,这些看似在不断重复的情节,也没有显出丝毫得沉长雷同、无趣乏味 。因为每一次的战马嘶鸣,每一次的殊死砍杀,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与激情 。哥萨克人的简单明了,豪爽痛快的生活特性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

当然,有生活就一定会有爱情,就是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爱情也是从不会没有的 。这部影片,表现哥萨克男人的镜头除了在马上疾驰拼杀,就是在马下推杯换盏,喝个不停 。酒是他们的消遣与乐趣,也是他们排解心头忧烦的良药 。可是同女人比起来,酒的法力就不足挂齿了 。主人公葛里高利有一个贤惠美丽的妻子,是当地首富人家的女儿,然而这么好的一个妻子,葛里高利偏偏就是看不上眼,硬是与有夫之妇的邻居阿克西娅难分难舍,以至于断送了妻子的性命 。影片的结尾,葛里高利为了躲避苏维埃的审判,逃命时还不忘带上阿克西娅,没想到,后者在途中被苏维埃的巡逻队射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