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观后感( 三 )
紧接着是我觉得最漂亮的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侧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后,王献臣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造园,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 。现在的拙政园经过多次修建,面积约为62亩,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分 。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区的面积约31亩,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区为全园精华之所在,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 。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 。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还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西区面积约为12.5亩,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 。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 。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 。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在这个园林里我们留下的笑容最多,拍了很多照片,拥有了美好回忆!
最后一个是最小的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 。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 。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沧浪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太小了,感觉没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
- 国魂观后感600字
- 国魂观后感
- 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 国画读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300字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
- 开学第一课2014观后感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