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追爱》观后感( 二 )



其实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内容值得我们去关注 , 那就是关于两岸文化 。第一 , 方言 。除了杨纯纯途经各地听到的方言外 , 很有意思的一个段子是她和明迪关于“事儿妈”和“机车”的交涉 , 这两个意思相近的词汇分别代表了内地和台湾的语言 。这里象征两岸的交流和沟通 。第二 , 民风 。内蒙古的歌舞、新疆的小吃、山西的地貌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 杨纯纯脚扭后 , 方明迪抱起她时说的那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能对你多好点就多好点”有一语双关之味 。第三 , 影片中涉及到几对碰撞感很强的概念和意象:沙漠里的水;干涸环境下爱情的萌芽;现代音乐搭配民俗文化;现代化职业的主角寻找老故事里的“真相” 。戏剧性在碰撞中火花四溅 , 对两辈情感的体会也随之浸润入心 。第四 , 杨纯纯的父亲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 , 饱含浓重的归乡情结 , 代表大陆;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 , 生活的重心从未离开过宝岛 。

再来说说我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吧 ,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两大亮点: 第一亮点自然是风景 , 长城雁门关、司马台等等 , 宁夏清真寺、沙漠、内蒙风情 , 可谓一路都是好风景 , 为影片增色不少 。第二亮点 , 台胞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这部分主要体现在了纯纯替父亲寻找初恋情人的过程中 , 一份承诺 , 三四十年的等待 , 深厚自是深厚 。

看完电影后 , 我的另外一些感受 , 我认为远游其实也是一种感知、一种理解、一种释怀和一种成长 。通过远游我们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性格各异的人群、风俗、风景秀丽的奇山异水 , 感受大千世界的种种 , 更有可能通过跟途中遇到的人的交流来客观地理解那些自己曾经身陷其中而又对之不解的事情 。当曾经的一切都有了另一种解释的时候 , 我想她已经不会像过去那样幼稚的“顽抗”了 , 而是多了一份宽慰、一份理解、一份包容、一份释然 , 因为她成长了 。

片中有句话说得很好“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 , 谁能保证那曾经的承诺能够得以完美的执行呢”我想 , 懂得向前看”应该是最好的结论吧 。即便有过去的“阴影和瑕疵” , 我们也要坚信在不远的前方有爱我的佳人 。寻死觅活、攀沿极端只能成就一段佳话而非真实的幸福 。至于亲情 ,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容易被忽视 , 要珍爱身边的友情、爱情、亲情;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常怀感恩之心不要像杨纯一样 , 在她爸爸凋零了才后悔自己做的不够 。观后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