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电影观后感|支教电影观后感


在《志愿者》中,嚣张跋扈的肖然本想做一场秀带来好的商机,去到乡村支教,但当他真正走到那里,融入乡村,一切都不一样了 。

习惯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他很难适应那样一个贫苦的小乡村,那样一群脏兮兮的小孩,还有充满个性的大学志愿者老师 。他一次次跑到河边等待路的开通又一次次的失望而归 。然而当他听到韩秋霞的歌声之后,他震撼到了,那是心灵内心的呼唤,他从没听过那样干净的声音 。他开始试着了解她,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开始习惯周围的环境 。他不再需要安眠药来保证睡眠,他用修好的琴认真的教孩子们音乐 。他开始享受志愿者的生活 。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 。不过回归了心灵的本真,他留在了这里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

整个片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么一句话,用七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做感动一生的事 。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这样做,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一直在培训期间,还没有真正的去到那里,我真的已经心潮澎湃了 。有人说过,去做志愿者如果只是想锻炼自己,那就太自私了 。如果说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又太浮夸了 。我只想做我可以做的,并且最好的完成,给孩子们最大的帮助 。我想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群我们在关爱他们 。所以我们一直都在,他们不怕 。

《希望树》虽然只是短短的9分钟的微电影,但带给我的感动与震撼是相当大的 。下乡支教的老师刘寅靠着卖CD来维持生计,他在为让孩子们一个月能吃上土豆以外的东西而努力 。当那个老爷爷带着丧父的孙子站在教室外面,慢慢的打开自己仅有的一点点钱,带着一大袋土豆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想到我们花着上万的学费,用着父母永远给的足足的生活费,居然还在学校逃课糊弄作业 。特别鲜明的对比 。我很惭愧 。

当刘寅老师打着蜡烛在屋子里备课时,学生给他送来了希望果,那是全村人的希望 。我又感受到那样一群人的质朴 。他们没有抱怨生活,他们依然坚定着希望,他们面带着纯真的笑认真的过活 。老师把土豆省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又反夹给老师吃,平时饭桌上最不起眼的土豆在那一刻变得尤为珍贵 。人和人的感情也就变得尤为亲近 。

我羡慕那样的学生拥有一个好老师 。我羡慕那样的老师拥有一群好学生 。我不知道当我真正的去到那里,会不会跟孩子们有那样深厚的感情,我也不知道那里的环境是否真的有片子里这样艰苦 。不过我知道,我会对他们好 。我可能不会像刘寅老师一样留在那里三年,我会自私的考虑到自己的学业,将来的工作 。但是我保证在我去到那里的日子里,我会一切为了孩子们 。

当捐助的教学楼盖好了,刘寅也要离开了 。开始新的生活 。孩子们的眼泪让我特别难过 。追着老师车子跑那么久,为了给老师送去希望 。知道感恩的孩子是那样让人感动 。我难以预料他们将来的生活,或许在村子里种地,或许进县城干苦工,或许去到大城市工作,又或许学了知识回到家乡帮助建设 。太多太多的不一定,无法预知的以后 。但我们可以坚定的做我们现在想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