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十二生肖|电影十二生肖观后感
《十二生肖》号称是“成龙最后一部搏命电影”,与《霍元甲》当年宣称是“李连杰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异曲同工 。李连杰后来并没有停止大打出手,“武术”收山了,动作还在 。成龙也已经撇清:不是说以后就不打了,而是不再如此大规模地打了 。反正就是“三峡告别游”吧,告别之后,涨了水的三峡还在 。
看完影片之后,觉得宣传语并非纯然噱头,成龙的确再现了颠峰时期的灵活身手和玩命精神,但体力和技巧毕竟不比当年,即使舍不得放弃动作片,也该挂上白胡子转型当师傅了,就像今日之洪金宝 。
影片一上来就是全身装满滑轮的“地龙术”,成龙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与对手追车,枪战 。007电影开场必有大型动作戏,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是如此 。这场将近十分钟的动作戏确立了影片的水准,凶险、狂想、命硬,正是成龙赖以成名起家的看家本领 。具体过程不赘述,还记得《警察故事》里一把雨伞追大巴的经典桥段吧,在惊险和创意两方面,新片里这段戏毫不逊色 。而后头车间大战那场戏,成龙一人躲避多名对手追击,有些像《A计划》里马如龙大闹赌场的场面 。大打一番后,造假设备爆炸,引发连锁反应,摧毁了整个车间,又像“警察故事”里成龙开着一辆汽车顺山坡而下,摧毁整个贫民窟的场面 。
时光匆匆20载,成龙由小伙子变成资深中年人,他的观众也已换了几代 。蓦然回首,成龙电影跟我们很多人的青春时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两场大打最能催发我们的怀旧感 。一年一部成龙电影看着,过瘾的同时,也有迷惑 。虽然替身的存在已不是秘密,但成龙身上的伤和流过的血也是真切的 。有时不免会想,拍电影值得拼上性命吗,观众从中获取快乐是正常的电影伦理吗?
开场山坡大打,中段丛林大打,结尾空中大打,中间还有无数小打,但《十二生肖》和现在的成龙不止有这些 。除了勉力做动作,他还有武装到后槽牙的科技含量极高的装备 。那身滑轮战衣就不用说了,扫描和复制模型的仪器,原地起跳的滑翔伞,天眼通般的监控设备,成龙这次扮演的文物大盗,其背后的科技班底比 007的团队也差不了多少 。这些有灵气的小花样,有效地分解了成龙体能上的压力,在没有爬高伏低踢飞脚的戏分时,片子仍然机巧百出可爱多 。
动作出彩,科技给力,要说稍弱的就是故事了 。一个文物大盗团队,纵横世界窃取宝物的故事,可以无限跳脱滑稽纵横捭阖,就像成龙以前的《飞鹰计划》《龙兄虎弟》等片 。可是今时成龙不同于往日陈港生,他是泱泱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一张名片,他是地球人最熟悉的那张华人脸庞,他不再是英国殖民地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市民,他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载道”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