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信用社信贷员清收不良贷款优秀事迹( 二 )
顺应民心 服务三农
我来自农村,来自农民,作为一名信合人,我理应把我的青春和热血洒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这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是对农村信用社坚持三农服务方向的最好诠释 。在十多年的信贷生涯中,同志以其真诚的心、踏实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实践着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是联系三农最好的桥梁和纽带 。凡是他包过片的村组,凡是他接触过的农民朋友,都亲切地戏称为肖文人,老肖很喜欢这个称呼,他说:农民朋友这样称呼我,说明我和他们没有距离 。在包片联系的区域面积内,最远的村来回得半个月之久,参加工作25个年头,没有一个中秋佳节同家人团聚过,有18个春节都没能回家过年,就连其父亲去世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他的母亲年老体弱患有骨质增生也不能常常照料,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 。但对待自己所包区域片的农户,却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直用真心、爱心、耐心温暖着每个农户的心!每月有20天以上时间往返于各村,进村入户,经常给许多农户捎钱存款、捎折取款,捎带信件、捎买东西,帮他们捎缴电话费、电费,为他们在乡学校读书的子女捎带米面烙馍等 。对广大农户细致入微的帮助,极大的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近年来发放的新增贷款到期后,80%以上的农户都能够主动上门归还贷款本息 。在自己的管辖片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联络网和人格信誉网,每年都有数10户在外打工的农户通过农行或邮政局给他汇款回来归还贷款 。
不畏艰辛 清非克难
资产质量差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 。深谙此理,深深感受到身为一名信贷员肩上的责任和担子 。在清非收息工作中,发扬信合人不怕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温暖千家万户的五千五万精神,对不同的贷户采取不同的收贷措施,共收回1970年以来各种疑难贷款100多笔、20万元 。原何坪乡赵台村白建有85年3月贷款500元,年底由于赌博杀人被枪毙,妻子改嫁,孩子夭折,家有一弟继承了财产,多年催收无果,后通过诉诸法律,使其弟归还了贷款本息,盘活了信用社的信贷资金 。乡肖西坪村的郑浩玺贷款45元,时间长达20多年,其人在兰州流浪10多年未归,在催收过程中了解到该郑在演武乡路家塬村有一个女儿,就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其女儿替父亲还清了债务 。原何坪乡沈岭村的井西安是个光棍,1990年贷款500元购买耕畜,不料没过两年此人又恶习染身,撇下家中70多岁的老母不管, 游逛不归家,4年间上门数十次催收找不见人,在冬的一天,听说该贷户回到村里,他立即翻山越岭到该贷户家,将其堵在家中,以一副不还贷款不撤人的气势终于将此人折服,当夜借钱还清了本息 。乡杨坪沟村的黄天兰,1970年至1974年共贷款7笔金额22元,80年代后随丈夫沈学敏到甜水水泥厂定居,连续多年给沈发催收单,但均无果,后通过给水泥厂劳动人事部门多次发催收函件,终于经水泥厂配合汇来了贷款本息 。象这样金额小至三、五元,多至数千元的贷户和一些眼见收回无望的贷款,从来都没有因为额小、年代久远而轻言放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付出一百分的努力来保全信用社的资产 。信用社一半以上的利息收入都是由同志这样常年奔波进村入户,发扬啃的顽强作风,一点一点收回来的,信用社的同志们信服的称他为清非收息的急先锋 。
推荐阅读
- 农村信用社工作计划|信用社财务工作计划
- 三句半|信用社三句半
- 农村信用社培训心得|农村信用社春训学习心得
- 信用社培训心得体会|信用社风险防范学习心得体会
- 记湖北省农行“十佳清收岗位标兵”黄胜能清收二、三事
- 农村信用社调研文章:农信社贷款投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联保贷款: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
- 春节联欢晚会串词|信用社与企业联欢晚会主持串词
- 信用社培训心得体会|信用社员工培训体会
- 信用社培训心得体会|信用社三比一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