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才是太阳系真实的形状?
没错 , 太阳系就像个“牛角面包” 。 当然 , 你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胃、一颗心脏、一坨榴莲肉 , 或者说是一坨生姜 , 可以随意发挥你的想象力 , 但不管怎样 , 它都是不规则的 , 超出人类此前的认知范围 。
此前大家以为它是这样的
【太阳系|“牛角面包”、弓形冲击波护盾,我们的太阳系真实模样是这样的?】实际上 , 从1904年开始 , 科学家就用波茨坦大气折射装置 , 探测到了星际介质 , 以此希望搞清太阳系的边界和真实模样 , 但直到近120年后的2020年 , 借助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采集的数据 , 人类才绘制出太阳系3D边界图 , 它竟然是这样的形状 。 太不可思议了 。
旅行者一号、二号功不可没
而具体的绘制过程 , 除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的数据之外 , 研究团队还采用了类似蝙蝠声纳的技术 , 测量各个方向太阳风与星际粒子碰撞所产生的高能中性原子(ENA) , 以信号发送及接收的时间差来绘制日球层顶形状与距离 ,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而接收的信号强度也可以测出碰撞时太阳风的强度 , 它就像地球上的风一样 , 有大有小 , 有强有弱 。
原来是这样画出来的
当然 , 太阳系这个形状其实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图 , 就是为了说清楚而做了强化 , 以显示出来自宇宙空间的星际粒子风 , 与太阳系的太阳粒子风和磁场之间的界限关系 。 实际上空间是非常空旷的 , 也不可能有这么明显的界限 , 只有精密仪器才可以测量出来 。 就像我们看到很多五彩缤纷的太空照片 , 其实都是经过处理和着色的一样 , 真实的星云基本上都是淡淡的白色 。
其实这些星云照片都是在原数据上脑补的
另外 , 由于太阳系本身也在围绕银心运动 , 所以它每时每刻都会与其他星际物质发生交换和作用 , 这有点像我们日常见到的湍流的样子 , “牛角面包”形状不可能是固定的 , 而是不断变动的 , 而且随着太阳系在银河悬臂上运行位置的不同 , 有时候可能与“牛角面包”大相径庭 。
有时候是这样的形状
如果我们细看这个“牛角面包” , 可以发现它的“设计”十分精巧 。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移动时 , 会不断遇到银河系的射线 , 因此它的前缘会形成弓形冲击波 , 就像护盾一样隔绝外来伤害 , 并吸收75%的宇宙射线 。 而除了弓形冲击波之后 , 还有终端震波(即日球顶层的内侧边界)、日鞘(即日球层顶与终端震波之间的区域) , 一起保护太阳系里的生命 。
原来如此
而它的后缘则会形成螺旋尾迹 , 科学家甚至发现在太阳的“牛角面包”中 , 后方有两个喷射结构 , 其动力学十分复杂 , 甚至会涉及到星际流体力学这样的领域 。 如果探测器进入这两个喷射结构中 , 则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飞出日光层 。
宇宙射线与太阳系磁场相互作用的图像
总而言之 , 太阳系的形状非常奇妙 , 而人类对它的认知才刚刚起步 。 以往 , 大家都以为天圆地方 , 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 太阳围着地球站 。 后来才发现太阳才是中心 , 地球围着太阳转 。 再后来 , 人们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 , 它只是银河心猎户座悬臂上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 , 带着一众小弟围着银心没日没夜地跑 , 2.3亿年才能旋转一圈 , 而我们的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数不清的星系星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
推荐阅读
- 太阳系有三处“异常”被发现,科学家: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系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
- 平行宇宙理论是否支持回到过去?——霍金时间派对番外篇 原创
- 小恒星靠近地球致辐射增大?空间天气专家:别信!
- ?通往外星人的历史路径
- 探测器到达216亿千米外,得到一个悲观的结果:无法飞出太阳系
- 太阳系或许不会被“降维打击”,但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糟
- 是什么导致小行星“活跃”?为什么小行星会释放质量?
- 三体人为什么搜索不到四光年距离的地球存在,还需叶文洁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