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时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合乎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 。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
从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天人合一”开始,就直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孔子的《礼记?中庸》篇就从哲理的层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致中和”的和谐思想;《礼记?礼运》篇则从社会层面规划出和谐的理想蓝图——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 。近代的“维新运动”领军人物康有为,公开提出要建立大同社会;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作为他建设和谐大同社会的口号 。
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历来成为中国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中国式佛教的禅宗,主张通过禅修或禅悟达到人境交融的和谐境界,使人的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社会生活更祥和 。把禅学应用在经营管理上,也造就了一批出奇制胜的禅商和具有禅特色的企业文化 。
在世界经济、文化日益融合的大潮下,我们应该极力保存这种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 。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和谐思想 。
建设和谐社会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GDP连年高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 。但是,经济快速发展拉开了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距离,社会各种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不断积累 。尤其是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之间就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 。如果把握得好,经济社会就会繁荣稳定;如果处理失当,经济将会停滞甚至倒退,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我国从整体上正处于这一敏感时期,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局面 。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来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
构建和谐社会比稳定社会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六字方针,这是正确的 。社会不稳定,经济难以发展,政权也会丢失 。以往,保持稳定的手段多采用在事件末端“堵”的办法,化解矛盾的工作往往不到位 。而一旦矛盾积累过多,就会出现大爆发,造成更大的不稳定 。而和谐背景下的社会稳定观,则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疏”为主,化本清源,理顺各种制度上、政策上、管理上的关系,化解矛盾,消除病根,建立长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有机的、良性的、持续的、健康的社会稳定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年三十团圆饭祝福语简短贺词
- 祝福语|祝贺长辈八十岁生日祝福语
- 祝福语|庆贺七十岁大寿贺词祝福语
- 祝福语|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 祝福语|过十八岁生日成年礼简短寄语
- 祝福语|六十大寿祝福语简短精辟短信
- 祝福语|祝长辈六十大寿祝福语
- 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十二月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祝福语|八十岁生日经典贺词祝福的话
- 祝福语|十岁生日祝福语简短精辟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