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汉武大帝观后感( 二 )
另一个场景让我泪如滚珠,那就是年老病重的卫青为了太子刘据去见皇上的一幕 。曾年轻英俊神武的卫青,画面一转竟是重病缠身,不能受车载之苦的年老神衰随时都会归西的状态,这样的场景,让我突然忧伤时间的流逝,还有每个人都逃不出的宿命 。那时候的汉武帝也是白发苍苍,但是精神还是很好的,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吧 。曾经鞍前马后的,天天在一起的人呐 。还记得他才得到卫青这一将才时,对他是多么依赖和信任啊 。刘彻说他很信任卫青,却总觉得卫青对他总是若即若离,像是隔着什么似的,跟他不亲近 。卫青始终是忠心于他的,他却越来越防着卫青,害怕他坐拥兵权有朝一日会反了,于是借故收回了虎符,将他的权力巧妙了分了一部分给霍去病 。我不知道在上了年纪以后,他们有多久没有见面,当听说卫青前来觐见的时候,他要求穿正装,并前去迎接,情绪激动不能自已,卫青也是一样,即便是爬也要亲自前去跪拜皇帝,那是多么心酸的一幕啊,卫青起初是步履蹒跚艰难的上石梯,后来不得不四肢并用爬梯了,皇帝起初还等着他上去,最后也是不能控制地冲下石梯去接他 。他们是君臣,亦是朋友,即便是不见面,心里也是想念的 。他们有太多共同的回忆,卫青因为皇帝的赏识从而不再是骑奴,凭借一身才艺受万千将士爱戴和想念 。而皇帝因为卫青的尽忠尽力,走过了人生里艰难的旅程,实现了击退匈奴的梦想 。在人生的尽头,刘彻问钩弋夫人多少岁了,钩弋夫人说不多久就22岁了 。刘彻便开始回忆自己的22岁,他说,22岁时候的他还成天和卫青在一起,在上林苑狩猎玩乐 。看呐,这两个人,到死的时候记挂着的都是彼此 。
最后说说对刘彻的感想吧,如果不是因为他最后的反省,我对他应该没什么好说的 。影片确实很好地演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成熟程度,青年时叛逆,中年时的豪气,万年的多疑 。看见晚年多心让很多悲剧发生的他,我突然很想念窦老太太,他的奶奶 。()总觉得他不如他的奶奶,窦老太太到死心都是明的,提醒了他的三件事,也让他防对了人 。可是老年的刘彻冤死了自己的儿子,逼死了心爱的卫子夫 。固执多心的他,竟是那么下得了手 。一生仁儒的太子刘据,被迫杀了奸人江充等,最后虽然没能在有生之年等到自己被昭雪,没能有幸逃过一劫,但是天下还是有清醒的人的,比如田千秋 。汉武帝其实是了解儿子刘据的,所以当听说太子杀了江充时便问是不是江充逼人太甚,那一刻我觉得汉武帝心里是高兴的,因为一向在他眼里软弱的太子,终于站起来,终于有些像他了 。同样的,卫子夫也是高兴的,当刘据失魂落魄地说:母后,我们失败了 。卫子夫说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刘彻是老了,最终还是奸人的谗言,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事后不多久,其实他也应该察觉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只是傲执如他,怎愿意承认错了?是啊,不说其他,单凭他说高高在上的君王,要这样一个人承认自己决策错了,怎么可能呢?不过,伤痛总是让智者反省、思索!他还是一个智者,所以他会反思,去觉悟,去弄明白这一切究竟怎么了 。去忠烈之乡探望子民,眼前一幕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残肢断臂的一群人,激动开心地欢迎他,那是早年参加漠北之战的战士们,那曾是健康威武的一群青年,现在都成什么样了,残手断脚,家徒四壁 。曾为了他的江山安宁奋血浴战,现在却过的这么贫苦不堪,面黄肌瘦 。但是依然对他热情洋溢,没有怨言,还说愿随他再打匈奴 。看见这些,骄傲自负的他,再也忍不住流泪了 。
推荐阅读
- 国魂观后感600字
- 国魂观后感
- 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
- 父母教会我观后感300字
-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4
- 开学第一课2014观后感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
- 2014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