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常见问题|教师撰写研究报告的常见问题
[摘 要]为加快南京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自2006年始,南京开展了研究主体为教师个人的个人课题的研究 。本文对南京市第三期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教师研究报告撰写中主要存在的三类问题:不清楚研究报告的实质;研究报告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研究报告内容表述有误、言难达意 。并附以实例剖析,说明研究报告的写作要点 。
[关键词]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教师科研
南京市于2006年开始推广市级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的研究 。个人课题研究主体为教师个人,主要特点为小切口、短时间、重应用,课题侧重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小问题,研究时间为一年,是一种应用型的研究 。此研究形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至2010年,南京市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已有四年的时间,参与研究人数累计突破万人 。
每一年的下半年南京市开展市级个人课题结题工作,研究教师需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参评,每次课题评审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但同时,也有一些课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能通过结题 。为帮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个人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积累教科研经验,熟悉教育科学研究规则,本文以市级第三期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报告为例,对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三类问题 。
问题一:研究报告的实质不清 。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混淆研究报告与研究方案 。部分老师撰写研究报告时,对于研究报告与研究方案结构相同的部分,采取简单复制的方法,一字不差地照搬过来 。如《指导小班孩子涂色的方法研究》,研究报告与方案如出一辙,甚至研究报告中还出现了预期成果的字样 。因此,我们有必要厘清这两个概念,何为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表)?何为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从本质上看,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探索途径;其中包括课题的论证,主要说明此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者有条件开展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实施研究等内容 。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完成之后,研究者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的一种方式,是对研究方案中假设的验证,重在阐述做了什么,怎么做,得到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目标等 。前者是研究前的预设,是研究的蓝图;后者是研究过程的精炼和研究成果的体现,是研究后的总结与反思 。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逻辑关联 。研究报告的有些内容应与研究方案的相应内容相呼应,如方案中阐述研究目标是构建模式,报告就应有模式构建的具体步骤与措施;如方案拟采用实验法,那报告就要有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等 。另一方面,两者也有区别 。虽然二者的结构部分相同,如都有课题解读、关键词界定、(预设)研究成果等,但经过了一年的研究,研究者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与收获,对课题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此时,就需要重新审视之前的研究预设、阐述的关键概念、限定的研究范围是否正确,进一步指明研究已解决的问题 。如不假思索地将研究方案照搬至研究报告,会让评审者不得不质疑研究的真实性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2
- 工作计划|高三地理教师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2022年托班教师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幼儿园大班教师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教师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幼儿园小班教师工作计划范例
- 工作计划|2022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