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 曾锁定30亿光年外的信号,中国天眼的新发现,引国外专家“羡慕”( 二 )


关于材质选择方面 , 中国天眼的表面共有4500块三角形主动反射板 , 主动反射面的索网弹性高、抗疲劳能力、拉伸能力强 。 而帮“超级锅盖”变换测探方位的是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 , 可以把它2000多个看成能够伸缩的小机电 。 这些小机电就像一个个信号兵能够将自身各种状态信息报告给控制系统 , 能够做到随时跟踪、换源等等灵活多变的要求 。
那么中国天眼、这口超级大锅盖都具体监测到了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2019年的最新发现 , 一段30亿光年之外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新发现
2019年 , 中国天眼发挥实力 , 锁定了100多个快速射电暴 , 这些信号很有可能来自于离地球30亿光年之外的神秘目的地 。
中国天眼接收到的快速射电暴信号其实是一种特别微细的无线电脉冲波 , 这种脉冲波信号在外太空中还是很常见的 , 只不过这一次与过去相比十分特殊 。 这些脉冲波信号数量很多而且频率相同 , 如此重复的一段信号仿佛有人在用特定的节奏敲门 , 像极了外太空有人向地球发送摩斯电码 。
就像科幻小说《三体》里的三体人监测站 , 因此有科学家猜测这段30亿光年之外的信号可能是来自宇宙中其他星球文明的试探 。 而对于这段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 , 由于人类科技水平有限并没有破解出信号的真正含义 , 所以我们是否回应那就是十分争议的话题理论了 。
却有一个人对回应此段信号提出了强烈的抵制 , 那就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 , 他多次警告中国要禁止使用信号反馈 , 因为担心人类在捕捉外星信号的同时 , 也接收到了外星人的测探 , 如果外星文明比地球文明高出几倍 , 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将存在着非常可怕的危险 。
当然 , 这段来自30亿光年外的信号具体是什么 , 要不要回应 , 还有待人类科技发展继续破解 。 不过 , 能够接接收到如此遥远的信号 , 既是一种幸运 , 也是中国天眼实力的证明 , 能够为中国的宇宙探索之路提供极大助益 , 由此引得国外专家们羡慕不已 。
中国天眼对外太空还有哪些新发现?
自然是如雷贯耳的脉冲星!当大质量恒星死亡时 , 会以超新星爆炸为自己举行“葬礼” , 而在这一过程就会产生一类中子星——它就是脉冲星 。 所以脉冲星可以看成死亡后的新生 。
比起涅槃之前的“恒星” , 涅槃之后的脉冲星明显更年轻 , 具有更高的运动速度和自转 。 而脉冲星本身质量大、自转稳定、短脉冲 , 所以科学家能够通过观测脉冲周期的变化 , 知道脉冲星本身的状态变化 , 也可以用来作为探测引力波的工具 。 所以脉冲星就是宇宙的信号塔 , 是航海时的指明灯 。
基于中国天眼对处于超新星遗迹S147中脉冲星J0538+2817的观测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次用闪烁分析的方法 , 获得了这枚脉冲星在超新星遗迹S147中的径向位置和速度 , 并结合已经有的切向速度测获了三维速度 。
据此之前“中国天眼”已经发现了93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 , 其中有44颗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
为中国天眼崛起而奋战的工作人员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是国之利器 。 ”
而中国天眼 , 聆听宇宙的声音 , 自然是利器中最锋利的刀刃 。 最奇妙的是 , 为中国天眼集体贡献着的工程运行团队 , 平均年龄才39岁 。
【中国天眼|曾锁定30亿光年外的信号,中国天眼的新发现,引国外专家“羡慕”】从2007年成立中国天眼项目 , 到2011年开工仪式 , 再到2016年的建成仪式 。 而在2020年1月 , 终于通过国家多方面检测和试验 , 正式投入使用 。 最后在2021年3月 , 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 , 它记录了一代人的科技奋斗历史 , 终于让中国科学家成为人类天体观测的第一道航线 。
南仁东
中国天眼计划的总工程师 , 也是中国天眼之父 。 22年鞠躬尽瘁 , 他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 。 南老先生的使命感告诉他 , 一定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 必须是最大的!他四处游说 , 从1993年提出巨型望远镜计划 , 再到2008年在贵州举行奠基仪式 。 他从未放弃过 。
为了这项计划南仁东先生在考察贵州考察洼地落地地址时 , 用双脚一寸一寸丈量贵州人迹罕至的山山水水 。 有时候荒郊野岭连野路都没有 , 南老先生差点被山洪冲走 , 又跌落悬崖 , 千钧一发时刻是一棵小树救了他的命 。
可以说南东仁先生琢磨了大半辈子 , 一心扑在天体文学观测上 , 奉献了自己毕生绝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