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风险防控报告|医院各岗位廉政防控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廉政风险点是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但商业贿赂案件仍时有发生,如何做到依法行医、廉洁行医仍是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
一、有可能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
《人民日报》社论:身在公职部门,不管什么岗位,都因职而有权,都有廉政风险,都需要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和制度意识!为探索源头防治腐败,首先就是要自己查找廉政风险,使部门职责、内部管理、重大事项决策、财务、药品、设备、基建项目等易出现的问题一目了然,然后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廉政风险计划,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廉政风险的发生 。纵观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以及卫生行业一些不正之风,得出医院有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点,具体如下:
风险一: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教育活动往往只注重形式,甚至走过场,没有使受教育者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 。因而一些医务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丧失,出现索要、收受红包、开大处方、吃回扣等现象,从而逐步走上犯罪道路 。
风险二:管理不到位 。医疗行为不规范是直接原因 。医院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未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人 。特别是对一线工作人员无法落实到位,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导致现违规执法现象 。
风险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权力滥用缺乏有效的制约是主要原因 。医院虽建立一系列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可能还存在监督制约机制软弱无力的问题 。由于权力集中在某些干部个人身上,是否依法行事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良知,加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又不健全,检查监督不及时,不到位,形成一些监管漏洞,助长个别干部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导致职务犯罪案件发生 。
风险四:医院完全商业化运作 。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改善医疗环境,增加职工收入,或对科室采取与经济考核挂钩的经营方式,或实行收入提成方式进行,使科室、医务人员为了争取更多的效益,从而不完全对症下药,不顾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出现乱开药、大处方、用贵重药、滥检查等非正常现象 。医院大量购置高新医疗设备,重金吸引医学人才,以抢占医疗技术前沿,争夺医疗市场大蛋糕,变相增加了国家和群众的经济负担,造成部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不敢进医院,败坏医疗行业形象 。
二、防范对策
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清楚了风险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在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加以预防 。通过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完善监督,以实现标本兼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