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管理|谈谈学生自主管理的几点做法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组合和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功能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能形成良好学风、班风,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个班级的“导演”——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教育来实现学校教育的特别功能呢?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 。班主任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 。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创建一个“ 成绩过硬、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优秀班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 。在18年的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 。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学生自主管理|谈谈学生自主管理的几点做法】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4、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在具体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引导学生制定班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制定班规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 。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 。其实,小学生有《小学生守则》应该遵守,每个学校又都有各自的校规,但违反规定的行为屡有发生 。究其原因,学生并非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没把这些规定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感觉到这些规定只是学校、老师强加给他的,并不是他内心真正认可的,所以不但不去认真贯彻,反而天生就有一种逆反、抵触心理 。学生虽然是班级管理的客体,但同时也是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因此,班主任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规章,还是检查监督,都应让学生参与,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现在,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让学生讨论:你认为班级中存在哪些违纪现象,该如何处理;你认为同学的哪些表现可以奖励,怎样奖励 。实际上,最终形成的班级规章制度不但不会与学校的相违背,反而会比学校的更为严格,但经过学生的讨论而形成的班规,不仅对他们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个班规是他们自己制定出来的,心理上就有种认同感 。班规制定出来之后,还要让他们签名确认,用他们讨论出来并签了名的规章制度来要求他们时,我感到效果很好 。象在班级吃零食的事,虽然我也多次强调不准在班吃零食,但部分同学就是改不了,我就用班会课让同学辩论吃零食的好坏,并让同学投票形成了不准在班级吃零食的规定,效果就很好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 。二、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只有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1、建立值周制度 。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 。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 。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 。值周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 。班干部从没有担任过的同学中间选举产生 。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 。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 。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 。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 。如路队组--负责放学排队及回家路上的纪律;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卫生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 。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 。为了调控好整个班经受管理机制的运转,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火车头”作用 。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 。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小老师汇报 。值周小老师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 。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