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 当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时 , 他们就会有问不完的问题 。那我们教师该如何对待孩子们的问题呢?是一五一十的耐心告知答案?是避而不答?还是从创新教育理念出发 , 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 ,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世界 , 去寻求自己所需的答案呢? 记得有一次 , 我班正在进行户外活动 , 一个男孩子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说:“老师 , 那儿有一只蜘蛛 。”或许在我们成人眼里 , 蜘蛛是很平常的一个事物 , 而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 , 却是新奇的 , 也是一次认识蜘蛛的好机会 。于是我装出很惊讶的样子说:“蜘蛛在哪儿呀?带老师去看看吧 。”走到蜘蛛边上 , 他手舞足蹈地指给我看 , 正在我们两个讨论蜘蛛的外形特征时 , 几个孩子也都好奇的围了上来 , 于是他们兴奋得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开了 , 而我就在一旁听他们讲“蜘蛛爬来爬去在做什么呀?”“你们看 , 它的嘴巴在动呢!”有的说它在吃东西 , 有的说它在呼吸空气 。看着他们争论不休的模样 , 我不由觉得很感动 。当他们的不到肯定答案时 , 他们就请我来帮忙 , 我就让他们再细细地看一下 , 蜘蛛嘴巴里在吐出什么?他们一看 , 惊奇地说:“一根线 。”“是线吗?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 。”他们通过摸才发现原来蜘蛛吐出来的不是线而是丝 , 蜘蛛爬来爬去是在织网 。;临上课前 ,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兴趣正浓的模样 , 我又忍不住提了个问题:“你们知道蜘蛛喜欢吃什么吗?”孩子们有的说吃草 , 有的干脆摇头 。我不急于让孩子得出结论 , 于是我们决定做个试验 , 我们把几根草放在蜘蛛网上 , 让他们有空时再来看看 。以后一段时间里 , 孩子们都围着那只蜘蛛 , 时时关注着它 , 发现蜘蛛不吃草 , 它吃小虫子 。在持续的观察活动中 , 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 , 这些问题中 , 有的孩子表现出细致耐心的观察力 , 有的表现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 有的甚至连成人都想象不到 , 这些问不完的“为什么” , 不正代表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吗? 从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蜘蛛——认识蜘蛛——探索蜘蛛的习性 , 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由 , 引导他们细致观察 , 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 , 对于孩子们的错误答案 , 也不加以一口否认 , 而是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去发现事实的真相 。孩子的心是好奇的 , 也是敏感的 , 当孩子们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 , 我们不能盲目的否认 , 而应对他们的问题加以鼓励与表扬 , 然后运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 , 耐心解答、共同讨论 , 或者提出反问引导他们继续探索 , 我们应关心他们提问所涉及的内容 , 特别要关注那些在成人眼中看来是“错误”的行为 , 如“用开水浇花”、“把蚯蚓切成几段”……我们不要着急去否认它们、斥责他们 , 而应善于发现他们“错误”行为中的探索之心和创新成份 , 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 , 继续探究 , 鼓励他们大胆把自己的发现表现出来 , 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 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 。直接获得答案的孩子 , 看事物会理所当然 , 易养成对事物不闻不问的习惯;提出问题而得不到响应的孩子 , 会觉得孤立无援 , 长久也会养成不敢提问和没有疑问的不良习惯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 我们应该珍视孩子的好奇心 , 真爱孩子们的问题 , 善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日常生活中培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 也有责任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