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三 )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 。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 。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 。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 。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 。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 。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 。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着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 。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 。教师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