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实践途径|高校“我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办法

高校“我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办法

各院系分团委、研究生团委,学生艺术团团工委、体育代表队团工委,各社团协会: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中,校团委设立了“我的中国梦”重点主题,鼓励同学在深入调查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原创的、具有故事性和思想性的主题实践成果 。校团委鼓励支队自愿报名参与此项主题实践活动,现就具体实施方案说明如下:
一、主题实践活动目的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可以被概括为普通人的“中国梦”,千千万万个中国梦凝聚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伴随着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同学在社会实践中,有机会接触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基层群众 。鼓励同学在“我的中国梦”的大主题下,对实践中接触的基层群众开展参与式观察和交流,了解基层群众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从而以小见大,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 。
二、主题实践活动选题方向及开展方式
主题实践活动选题应以常规暑期社会实践为依托,与支队所处的社会体验与主题调研、专业实践与就业引导、社会关爱与公益服务的具体组织模式相结合,与同学自主选择的实践课题相结合 。重点征集三类方向:
(1)走向西部、关注西部建设者
(2)走进农村、走近农民
(3)走入社区、聚焦基层劳动者
主题实践开展方式借鉴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两种社会科学研究手段 。同学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应融入所选定人物的工作、生活当中,进行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开展参与式观察及深度访谈,了解其真实的经历、感受、观点见解 。在充分交流、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原创的、具有故事性和思想性的主题实践成果 。
三、主题实践成果呈现形式
主题实践成果应体现为一篇人物通讯、一篇队员手记 。通讯以单一人物或具有内在相似性的一组人物为主体,所选定人物应有一定程度上的典型性,能够代表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情况 。篇幅在3000-8000字 。内容应包含如下方面:
(1)所关注人物的人生经历、当前生活和工作状态;
(2)能够体现人物积极乐观精神或改革创新精神的具体事例;
(3)人物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其中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着重体现人物对生活的感悟,对事业的理解,当前的困惑和未来的希望 。
主题实践成果应把握“过程”和“思想”两条主线,深入挖掘人物特征,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体现伟大,从单一或少数人物投射其所在社会阶层的群像,从人物的表面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时代特征,从人物的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期待希望升华为“中国梦”,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