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利伟|雷电马上要到来,科学家这样做,是储存利用吗】导语: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警告:如果碰上雷雨天 , 千万不能放风筝 , 有可能引来雷劈 。
可是近代的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正是因为违背了这样的警告 , 而特地挑选了一个电闪雷鸣的雷阵雨天气 , 放起了风筝 , 想试试能不能因此而收集劈下来的雷电 。
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 他成功证明下雨时的雷电其实和我们摩擦引起的电性质一模一样 , 富兰克林不光是通过雷电发现了这个 。
也帮助了后世人发现了防止雷电击中的避雷方法 。 如今大多数的高楼建筑都是依靠他给的这种方法来实现规避雷电的击中 。
其实哪怕是为科学斗胆引电 , 还是平时想要躲避闪电 , 通常时候 , 大家只能了解到怎样远离雷电 , 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利用雷电 。
可是最近中科院却公开了一段引雷视频 , 全网都为之疯狂甚至也开始做这个实验 , 这让很多幼儿的家长也头疼不已 。
我们通过视频里面的部分 , 也就是就最近网上疯传的动图而言 , 可以清晰看到轰隆隆的雷与闪电里面 , 倏地冒出刺眼的白光 , 图片没有记录到当时的声音 。
可是众多网民依旧可以看出它的威力非常大 , 很多网友调侃说就像是星球大战一样 。 人们慢慢开始好奇 , 大家看了都想方设法躲闪的雷电 , 我们为什么要让雷电近身呢?
答案就是 , 这是人工引雷技术!
一开始我国发布的视频里面从来不会示范这样危险的事情 , 这次我国发布的引雷视频可以说是一个大特例 , 可是实际上 , 引雷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是新兴技术 。
在1960年前后 , 美国以及欧美许多国都进行了人工引雷的实验并且都取得成功了 。 中国也不甘落后 , 八十年代也涉足研究怎样施行人工引雷 。
后来 ,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这个世纪初 , 我国已经引雷成功了六十八次 。 所以说 , 引雷其实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新奇 。
一开始萌芽阶段的人工引雷跟如今我们公用的这种人工引雷其实不一样 , 当时没有考虑到雷电的随机性是比较大的 。
所以初期如果有人想引雷 , 唯有采用站于已知的雷电高发地区慢慢等待雷电的降临 。 这种方法的时间成本很高 。
后来 , 人们慢慢开始应用更发达的技术了 。 通过科学院发布的动图我们能够看出 , 只需要从地上往上方射一个小飞行器 , 静静的等待三十分钟 , 一道闪电就能够被引到地上 。
通过科学角度来看 , 关键是在小火箭的最上面 , 会放一个很细的金属丝 , 如果希望提高引雷的概率 , 可以选择一条性能好一点的金属丝 。
需要有比较强的耐火性以及强的抗拉性 。 这是因为小飞行器在飞翔的时候可以牵扯到金属丝 , 金属丝就可以起到高效的引雷的作用 , 雷电自然可以靠金属丝来到地面 。
我们来算一下 , 普通闪电能被利用的电力大概是10亿瓦特;但是超级闪电的电力可以达到1000亿瓦特 。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 立马的能量是很大的 , 那么难道仅靠雷电就可以储存功能我们平时的用电需求吗?引雷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虽然说用这种方法能够收集到的电量确实十分可观 , 可是如果真的想使用 , 整个过程并不是非常方便的 。
结束语:
因此说 , 平时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 这样才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刚刚启动!第一棒是他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
- 美俄真的做过太空受孕实验吗?失重状态下,对繁衍的影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