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驻嘉宾|中餐厅5:内娱做综艺,真是又轻松又赚钱

作者 / SYX
放眼全世界,可能没有哪个国家的钱,有中国娱乐圈好赚。
新一季《中餐厅》中,面对弘扬中华美食的"高大上"重任,5 位常驻嘉宾在明知自己不会做饭、收到巨额片酬后也没想着学几道菜的情况下,开始了" 21 天只营业 9 天,每天只营业一顿"的"艰难"任务。
"要上做饭综艺,常驻嘉宾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前练练厨艺,匪夷所思。"
"公款旅游还带薪,不接地气谁会看啊?"
"假人秀。"
观众的评价或许稍显苛刻,但仔细想来,也不是全无道理。
21 天 6 个人只做 9 顿饭,"顾客都是已经挑选好了"
《中餐厅》系列的口碑都多惨烈?从第 1 季到第 4 季(第 5 季暂未开分),豆瓣最高评分 6.8,最低 4.8。从这个最能反映民意的直观数据来看,口碑,这档节目是不存在的。
常驻嘉宾|中餐厅5:内娱做综艺,真是又轻松又赚钱
文章插图
第 5 季首期正片播出后,知情网友在豆瓣回帖中表示:"在海口拍的,那个世纪公园围起来一圈,我还以为是真的会开张做生意,其实顾客都是已经挑选好了,他们就在围栏里面录了五天。"
每一季都是海量赞助,靠观众支持赚得盆满钵满,却丢掉了最宝贵的真诚,这是《中餐厅》口碑不佳的主要原因。
第 1 —— 3 季时,节目在海外录制,中国明星的"星光"在海外毫无加成作用,这种情况下,"预定"观众表演就餐,尚属情有可原。
第 4、5 季,受疫情影响,节目无法前往海外录制,全程在国内完成。第 4 季中,甭管有多大表演成分,常驻嘉宾至少走出了餐厅,挨家挨户上门揽客。到了这一季,常驻的咖位没上去,"谱"倒是大了。"在围栏里面录了五天",不愧是日入 208 万的明星,两条腿是真金贵啊。
要真给节目组找补,唯一的合理解释是,常驻嘉宾的人气太高了,一出门就会被人山人海包围,考虑到国内的观众太过热情,为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只能"在围栏里面录"。
这个借口很 okay。但是,揽客的活干不了,做饭总得上点心吧?
黄晓明一个 44 岁的成年人,上了 5 季《中餐厅》,至今不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这种入门级别的菜,屏幕前的观众敢想象?
常驻嘉宾|中餐厅5:内娱做综艺,真是又轻松又赚钱
文章插图
常驻嘉宾|中餐厅5:内娱做综艺,真是又轻松又赚钱】"破格公主"姚安娜,23 岁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分不清葱和韭菜,如此不接地气的高冷人设,我等凡人只能瑞思拜。
常驻嘉宾|中餐厅5:内娱做综艺,真是又轻松又赚钱
文章插图
与前四季不同,本季大厨全部"辞职",只留下一堆厨艺小白,因此,节目组每到一站都安排了当地知名大厨,让常驻嘉宾"临时抱佛脚",学几道当地特色菜。第一站中,5 位常驻外加一位飞行嘉宾龚俊,6 人一共学习三道主菜:剁椒鱼头、麻辣小龙虾、臭豆腐。面对如此"浩大"的工作量,周也、姚安娜提出:每顿只做一道主菜,三选一,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宁静也在一旁表示赞同:特别好,你们太聪明了!
常驻嘉宾|中餐厅5:内娱做综艺,真是又轻松又赚钱
文章插图
幸好黄晓明及时制止了这种省事的想法,否则,播出时很难不被骂上热搜。
完整看过 1 —— 5 季的观众明显感受到,随着节目赞助商越来越多,节目组开始有意识地给明星减负。
从一天两顿 + 翻台,到提前预定 + 一天一顿 + 不翻台,再到这一季,21 天 6 个人只做 9 顿 + 每顿 8 桌 + 每桌 4 —— 8 人,常驻们的工作量直线下降,难怪被调侃为"公费旅游"。
有观众表示:"韩国的姜食堂每天两顿饭不说,晚上还把肉带去宿舍手工锤肉,准备第二天的炸猪排材料,感觉根本睡不了觉。"
反观《中餐厅》。平均下来,录一季节目,每人每天做 2 —— 5 人的饭,几千万到手,内娱的钱,还真是好赚呢。
不用强行上价值观,尴尬
虽然是综艺节目,但价值观输出,是每一季《中餐厅》都在坚持、也必须坚持的使命。
还是那个问题,不真诚。
《中餐厅 2》里有一个细节,在法国科尔马小镇营业时,一位热爱中餐的老爷爷连续两次前往中餐厅吃饭,但都被常驻嘉宾以"没有预定"为由拒绝了。通稿中,"旨在通过节目让中华美食文化走出中国国门,走进法国,让更多人品尝中国味道,感受中国温度,也以美食为介质,促进中法两国全方面、多角度的沟通交流,增进中法两国人民感情"这些"高大上"的价值观强势输出,结果到了节目里,常驻还是优先考虑自己方不方便、会不会增加额外工作量,其它诸如"让更多人品尝中国味道",都是次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