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心得体会|铁路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很高兴能有机会去巴山 , 与美丽而又内涵的巴山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在这儿 , 我们体验到了大巴山的美 ,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美 , 这是有内涵的美 。大巴车在山路上穿梭 , 透过窗户 , 看到路两边的石头和石崖 , 石崖上面是绿、是树 。可以想象 , 这路是怎么来的 。渐渐地我们来到了大巴山腹地 , 这里山高涧深、桥隧相连、荒凉闭塞 , 巴山铁路人在这儿养护维修着襄渝铁路81公里线桥设备 。引领我们参观学习的解说员这样描述巴山:"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涧;天天云雾罩 , 半年雨绵绵" 。

从70年代初 , 在襄渝铁路修建过程中 , 三线学兵连奔赴山重水复、地形险峻、人烟稀少、交通困难、施工条件极差、工程尤为艰巨的秦巴山区 , 筑造"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到第一批铁路人砌水池、架水管、引山泉 , 解决吃水问题;买设备、办磨房 , 加工原粮 , 解决吃粮问题;开荒地 , 种蔬菜 , 解决吃菜难的问题;移石运土 , 在乱石坡上修**泥台阶路 , 彻底改变每天饮山泉、住石屋、点油灯、啃干馍的艰苦生活 , 硬是把日本专家判了死刑的"担心线"养护成了安全"放心线"、"优质线" 。就这样一代一代巴山人逐步铸就并培育了"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的"巴山精神" 。

我想 ,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去巴山学习 , 可能很多人都会一时的忘却何为艰苦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 我知道什么苦 , 也体验过什么是真正的苦 ,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类文明的进步 , 我们的精神层面并没有提高 。就自我而言 , 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过关于在艰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层面的问题了 。所以 , 我觉得 , 巴山精神 , 应该与时俱进 。先辈们留下来的东西 , 我们必须要学习和传承好 。

在巴山 , 我认识了一个2011年**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 , 他2011年分配到巴山工务车间工作 。据他介绍 , 他这一批总共有32名毕业生分配到该车间工作 , 这一年来 , 他们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他们传承"吃苦为荣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巴山精神" , 克服襄渝线桥梁最高、隧道最长、曲线半径最小、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等种种困难 , ()安心山区、勤奋工作 , 都具有很强的吃苦奉献精神 , 能够安心山区工作 。这就是新时期"巴山精神"的真实写照 , 他们继承并传承着这伟大的"巴山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