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经验谈|经验交流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
【高考状元经验谈|经验交流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经验交流 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
走过三年高中 , 对物理的学习和复习有不少体会 , 在这里想谈两点:一是如何读书 , 一是如何做题 , 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 有众多的概念和规律 。在复习中 , 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 。读书 , 一定要读透 , 不要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 , 生吞活剥 。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 , 分清主次 , 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 , 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一方面要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同时还应站在高处;把握整个物理知识体系 , 从整体上和相互联系上来掌握知识 。整个物理体系 , 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 内部有和谐、完美的结构 , 每个知识点都有各自的位置 , 它们背后有相互联系 。归纳和总结的工作 , 对于理清知识脉络 , 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 建议同学能有一个总结本 , 用于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 相信这对大家的学习不无裨益 。一方面要立足课本 , 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进一步的提高 , 为了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 , 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 , 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 。做题 , 要把握住两个字:一个“精” , 一是“思” 。“精” , 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习题书 , 埋头做下去 , 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 , 汗水洒了许多 , 收获却甚为廖廖 , 选择习题时 , 最好是请教一下老师或往届的学生 , 参考他们的意见 , 再根据自己的情况 , 做出适宜的选择 。做题要注意“思” , “思”是贯穿解题的全过程的 , 在这里特别要谈一下很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题后思” , 每道题都对应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 一种或几种解题方法 , 解完题后要想一想 , 如果这些知识点或解题方法自己掌握不好 , 那么在这个题上做一个记号 , 同时把这个知识点或方法总结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 如果这道题自己没能解出来 , 看过答案之后 , 自己最好再独立地解一遍 , 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这种方法 。选题要“精” , 做题要“思” , 若能把握住这两点 ,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如果既能立足课本 , 打牢基础 , 又能巧妙做题 , 稳步提高 , 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必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蔡明(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 高考物理满分):我从中学就对物理很感兴趣 , 高考以物理成绩满分考入北大物理系 ,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 关键在于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 ,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 , 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 , 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 , 主动地获取知识 , 而且通过预习 , 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 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 。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 , 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 , 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 , 反复琢磨每一句话 , 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 , 直到弄懂为止 。实在不懂的 , 应当做好标记 , 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 。因此通过有目的地预习 , 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 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 , 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 , 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 。当教师讲到该处时 , 一定要仔细听 , 积极思考 , 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 。如果实在还不懂 , 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 , 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 , 还要记好笔记 。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 , 凝聚着教师的心血 。此外 , 记好笔记 , 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完课后 , 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 , 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 , 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复习时应当对照笔记上的重点 , 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 , 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 。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 , 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 , 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 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 , 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 , 波动和振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 , 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复习完后 , 并不是大功告成 , 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 , 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 , 运用时有何技巧 , 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 。超过这个范围 , 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 , 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 。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 , 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 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在做题中积累经验 , 熟才能生巧 。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 , 而是应当少而精 , 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 。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 , 分清题型 , 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 , 做到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总之 , 预习是做一个准备 , 听课是获取知识点 , 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 , 做题是进一步把线复连成网 , 从而使知识融汇贯通 。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 , 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 , 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曾说 , 优秀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 物理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严谨的数学来推理验证的 。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 。有人不提倡题海战术 , 我也不提倡 , 但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对学好物理大有好处 。多做习题不是重复上十几遍地做几道题 , 而是从题的本身发掘它的内涵 , 充分理解题所描述的物理环境是和什么定理、定律有关 , 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解决物理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观点) , 因为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 , 用能量或动量的观点来解决物理习题会比其它方法简捷一些 。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 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动量 , 能有什么方法解题就用什么方法 , 这样可能会省很多时间的 。注重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分析一种运动 , 有时要借助图形 。但图形是死的 , 而且一些复杂运动根本无法用图形表示 。这就需要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情景 , 让物体“动”起来 。这时 , 如果你已将所有的条件都加到了情景之中 , 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 。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 首先应从立体几何开始 , 首先考虑角度变换 , 再逐步发展为图形的运动 。
推荐阅读
- 高考1977观后感
- 全城高考观后感
- 高考励志格言
- 高考冲刺励志梅花香自苦寒来
- 高考冲刺格言
- 全城高考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
- 绿色奇迹观后感|《特殊高考生生命奇迹》观后感
- 2014秋季高考报名|小学2014年秋季学期教务工作计划
- 2014秋季高考报名|小学2014年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2014高考|2014年高考百日拼搏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