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主题征文|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写作素材(七)
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写作素材(七)
【中国梦主题征文|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写作素材(七)】(一)奥运健儿希望我希望羽毛球走向国际,我们要一起努力让羽毛球成为国际性的运动,把羽毛球运动推向职业化,推向更高的国际舞台,羽毛球不应该只停留在亚洲 。我去年去参加劳伦斯奖时,就在想,希望有一天羽毛球运动员不仅能来参加发奖仪式,而且能得奖 。——林丹中国羽毛球史上唯一一位全满贯选手林丹这样描述他的希望 。以林丹、刘翔、孙杨等一批运动员为代表的健儿们,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我们在感动中一次又一次见证中国体育的发展和兴盛 。我们不再是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代,拥有文明的精神、强健的体魄,我们也会继续走向“更快、更高、更强”的明天 。(二)许海峰:时光雕刻“金牌梦”1979年秋天,我因为年龄的原因未能实现当兵扛枪的军营梦,便招工回城,到供销社当了一名营业员 。正是在那年的秋天,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 。从此,中国的体育事业便伴随着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步伐,铿锵向前,我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 。由于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备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迫在眉睫,各省队开始招兵买马 。1982年,安徽省举行第5届运动会,我不仅夺得冠军,还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 。就这样,我开始了射击生涯 。很快,我打进了国家队,来到了洛杉矶 。洛杉矶夺冠的过程和颁奖的历史瞬间,大小媒体已经无数次重放 。而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领奖时的激动人心,而是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少准备了一面中国国旗而使颁奖延误了半个多小时 。那时,中国国旗在很多外国人眼中还有些陌生 。改革开放30年后,奥运会来到了中国,这比我的第一枚金牌更让国人自豪 。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话说,北京向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我的很多外国朋友也告诉我,北京奥运会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创纪录地夺得51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位 。从“零”的突破到51金的辉煌,奥运赛场见证了中国体育的腾飞!【冠军背后的故事】1984年7月29日这一天,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是一个历史性标记的地点 。许海峰,在这一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根据比赛日程,这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是男子自选手枪慢射 。两个中国人参加这项比赛--王义夫和许海峰 。三个月前,就是在这个普拉多射击场,就是面对着眼前的这一排靶子,许海峰可以说经历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幸运的一场比赛,一次考验 。1984年4月,在洛杉矶举行了一次奥运会射击热身赛 。对其他笃定可以参加奥运会的名将们来说,这只是一次熟悉场地的机会,他们不想赢得这场比赛 。许海峰获得了这场射击赛男子手枪慢射的第一名 。不过,也正是这个冠军,证明这个许海峰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选手 。因为但凡有些经验的老将,都不愿意、也不会在热身赛上去拿冠军 。他们觉得那样会给自己在真正较劲的奥运会决赛场上增加压力,多数情况下都会严重影响射手能力和水平的发挥 。事实上,很多颇具实力的老将,往往在热身赛中一路领先,最后一枪却有意打偏,把这枚烫手的金牌拱手送给别人 。毕竟,射击比赛较量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心理 。名将们是对的 。但许海峰也没有错,这次比赛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热身赛,能不能获胜,简直就是关乎他的命运的前程 。八个月前,许海峰应召进入备战奥运会的国家射击集训队,而同时进入手枪慢射项目集训的队员中,有大名鼎鼎的老将苏之勃,大赛经验丰富,曾是1976年亚运会的冠军得主;当时如日中天的王义夫,在不久前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人把男子手枪慢射和男子气手枪两枚金牌毫不客气地收入囊中 。虽然一直刻苦训练的许海峰成绩也不错,但在是否选派他参加奥运会还是令人犹豫不决 。尽管队内的选拔赛中许海峰列在第二位,但与苏之勃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当时队里的决定是,是骡子是马,到奥运会热身赛上遛遛再决定 。所以在热身赛上,许海峰全力以赴 。于是,让世界名将们有意闪避的热身赛冠军,把许海峰送上了奥运会征程 。今天,他又站到了这个靶位上,不过这次不再是热身赛,也没有人再会故意让出胜利,这是奥运会的决赛,将要决出的是1984年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比赛开始,60发子弹,一定要心无旁骛 。大概除了眼前的靶纸,许海峰把一切抛在脑后 。许多年后,许海峰说过这样一句话--射击这项运动,好像就是为我设立的 。他这样说,是在庆幸自己的幸运 。许海峰的父亲是位军人,他小的时候就在军营里长大,他喜欢父亲穿着军装时的威武,自然从小也就喜欢枪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枪的他曾用弹弓打鸟,传说中他打得很准 。后来也曾有人传奇地说他是"从弹弓王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不过后来他买了一支民用气步枪,枪法准是真的 。有一次已经转业回了安徽老家的父亲来了一位老战友,许海峰拎了枪出去打鸟为这位叔叔"备点菜",居然一个多小时打了50多只鸟,这位叔叔惊喜之下连连说,这孩子枪法这么好,不当兵真是可惜了 。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许海峰只能打枪,却不能成为军人 。他第一次报名参军时,体检、政审都顺利通过,最后却因为差几个月不满18岁未能如愿;第二年他成为下乡知识青年,再想参军,但却有了一个规定说是插队不满三年不能报名;好不容易熬满了三年,征兵办又说他已经超龄了 。这样,他只能去当农村供销社的化肥销售员 。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射击运动 。在第四届安徽省运动会上,他拿到一个冠军、两个亚军 。但当时"专业"的结论是,他已经20多岁了,错过了专业训练最好的年龄 。省队的大门对他关闭了 。四年后,许海峰改练手枪,第一次试射就超过了省男子气手枪纪录9环 。也就是这一年,许海峰整整25岁 。在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他以40发子弹370环的成绩再次夺得了省运会冠军,超过当时省纪录26环之多,同时撞开了省射击队的大门 。也就是这一年,他进入了国家射击队教练的视野 。备战洛杉矶奥运会的集训开始,他奉召进入了国家队 。这时,洛杉矶奥运会的比赛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第六组的十发子弹 。在前面的五组里,他和瑞典的斯坎纳克尔、中国的王义夫成绩咬得非常紧,领先落后只在一环之内 。此时,许海峰感觉出事了 。在这一组的前三枪里,他竟然打出6环、7环、8环的成绩,形势急转直下,突然变得对他极为不利 。他又打出了四发子弹,但似乎还是没有找到感觉 。许海峰静静地站在靶位上,一动不动 。就剩最后三发子弹了,但就是不见他举枪击发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溜走,距离比赛结束越来越近,但许海峰还是像一尊石像一样站在靶位上,没有一点举枪击发的意思 。所有的人都开始着急了 。中国队的教练和官员们悄悄聚集到了他的身后,手心里都捏出了一把汗 。14分钟过去了 。只见许海峰慢慢抬起头,调整了一下呼吸,举起了手里的枪 。9环--不错的成绩,看台上传出一阵低低的骚动声 。10环--在他身后的教练不自觉地抹了一下额头,他的心里非常清楚,瑞典的斯坎纳克尔和王义夫都已经打完了全部子弹,以565环和564环暂时排在第一和第二位 。此时,许海峰的成绩是556环,也就是说,如果下面的一枪是十环,中国人将实现"零"的突破 。第60枪,最后一枪 。许多中国人甚至闭上了眼睛 。10环--这是让十亿中国人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永远铭记的一个10环 。代表团副团长黄中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他 。而此时的许海峰甚至都没有确定自己已经拿到了金牌,拿到了这枚祖国人民、包括他自己那么热切盼望着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颁奖仪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为许海峰挂上金牌,祝贺他夺得了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中国的第一枚金牌 。比赛归来,许海峰把这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他认为,这枚金牌,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1984年7月29日,这是一个足以记入中国体育史乃至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天 。当天上午,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被在奥运史上从未夺得过金牌的中国选手夺得 。严自安徽的27岁小伙子许海峰一枪将中国奥运零的记录击得粉碎,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风采 。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外国一家通讯社也发出惊呼:“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次壮举!”20年后,许海峰脱离了奋斗20多年的射击王国,来到了几乎有些“人生地不熟”的自行车与周剑管理中心当副主任,面对这次有些突兀的平级工作调动,许海峰很平静,“挺突然的,周四接到总局通知,三天后我就走马上任了 。不过这也是工作调动,我作为一个党员,服从国家需要才是正经啊!不过,假如国家需要,我一定会再次披挂上阵,或者重新回到射击中心工作 。” 如今的许海峰,在自剑中心分管现代五项,协管铁人三项,从原先的射击业务主管摇身一变,成为了自剑的行政管理人,很多人对于他在奥运丰收之后的平级调动感到不解,许海峰却很看得开,“很正常,副主任要做两年以上才有资格提拔为正主任,我是2003年底才到射击中心当副主任的,所以这次调动也只能是平调 。”新项目、新环境、新人员、新搭档,对已经不再年轻的许海峰来说真的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他表示,自己正在努力学习,相信一定会做好这份工作 。许海峰看来,这种调动其实算作是一件好事,“我不以在射击中心干一辈子吧!”说完,他就开怀地笑了,“如今我们国家的射击事业都已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也应该到各个项目都去适应一下,不能永远只跟射击打交道 。”另外,许海峰还透露,在他分管的现代五项项目里,就有两个河南的运动员,“很有前途,是两根好苗子!”(来源:许由与许氏网-研究许氏文化)(三)刘翔:为梦想而生,为热爱而战“一舞剑器动四方” 。刘翔的雅典一战亦是惊动四方,一时间无数的荣誉如潮水一般地涌来 。他成为雅典奥运会闭幕典礼中国的持旗手,后又成为全国运动会上海队的持旗手、东亚运动会中国队的持旗手 。2006年再夺得“CCTV体坛风云人物”的年度最佳运动员奖,2008年,他还成为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跻身于与姚明齐名的顶级明星运动员之列 。鲜花与掌声,名和利,并没有淹没刘翔,反而让他变得超脱 。他很快摆脱民众的欢呼与膜拜,重新忘我地投入赛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翔奇迹”:2006年瑞士洛桑大奖赛,以12秒88打破尘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2007年大阪世锦赛,顶住了小将罗伯斯的挑战,上演第九道奇迹摘得冠军,成为了男子110米栏历史上唯一集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大满贯主 。2008年第12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栏决赛中,他又为自己夺得第一个个人室内赛世界冠军头衔,也是中国室内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的首枚男子金牌 。那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刘翔成了国人的骄傲,成了一个不败的神话,开创了一个“翔时代” 。低谷:北京折戟卧薪尝胆时针转向2008年8月18日上午11点,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内 。承载着亿万国人夺金热望的刘翔出现在男子110米栏预赛赛场上,全场热烈欢呼 。然而这次他回应给国人的,只有“惊”,没有“喜” 。由于右脚跟腱旧伤复发,钻心的疼痛阻住了他夺冠的脚步 。他不得不神色黯然地选择了退赛,给观众留下一个落寂的背影 。未战而退,一个神话破灭 。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乃至责难、谩骂蜂拥而来 。人们纷纷质疑刘翔究竟是病痛难忍,还是临阵怯场 。所有的委屈、苦涩,刘翔全都默默地承受下来,没有作任何辩解 。因为他深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他所做更多的,是勇敢地狙击病魔,然后重返赛场,用时间和实力证明一切 。经过手术取出跟键末梢的钙化物后,刘翔蛰伏了398天重返赛场,首战2009年上海大奖赛,以13秒15的优秀成绩收官 。就在众人欣呼他王者归来时,他却因受到滑囊炎的困扰而导致成绩一落千丈:2010年国内室内特许赛仅列第四,室内世锦赛仅列第七创历史最差,上海钻石联赛职业生涯首次败给队友史冬鹏 。从神坛走向人间,从巅峰滑落谷底,辉煌与落寞的巨大反差,往往会让一名巨星心理失衡,甚至自暴自弃,一味地留恋过去的成绩而踯躅不前 。然而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刘翔始终都保持自信,充满乐观,永不放弃,以“享受追赶的感觉”来笑对不佳的成绩 。能进,亦能退,这才是冠军的真风范!重生:浴火重生再铸辉煌正所谓“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刘翔从身体和精神上战胜了伤痛之后,他开始踏上重返王者宝座的征途 。尽管赛坛上新秀不断崛起,罗伯斯、奥利弗等强敌虎视眈眈,但谁也无法阻挡得住刘翔的王者归来 。通过挑战自我,“八步改七步”的技术创新,刘翔一点一点地找回巅峰自我的状态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赛季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冠军,不仅连续第三次打破了赛会纪录,并且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位三夺110米栏冠军的选手 。2011年6月5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刘翔以13秒的成绩摘银,创北京奥运之后最佳速度 。2012年6月3日凌晨,在2012年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男子110米栏赛事争夺中,刘翔以12秒87的惊人成绩获得冠军!风一样的速度举世惊叹,田联官网预测“刘翔将很快重夺世界纪录”,而刘翔则谦虚地把目光投向未来,“我不能一直沉浸在这个成绩中,现在我需要向前看 。”“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此,刘翔完成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他就像一把经历了血与火锤炼的宝剑,锋芒无人能夺!从种子到冠军,尝尽酸甜苦辣,见证悲欢相续 。因为有梦想,有执著,有超越,刘翔始能成就自我 。“我就是刘翔,我就是胜利者!”这是一种霸气,亦是一种底气,更是从“种子到冠军”的天生DNA 。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刘翔也将以卓然气势踏临赛场,无论是否能够拿到金牌,至少在精神气度上,他已是不折不扣的冠军!【刘翔不为人知的故事】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大人对他的评价 。正是因为看到他别的孩子更顽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体校 。体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年龄小,刘翔经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负,刘翔说这是全国少体校的惯例 。这样的遭遇让他几乎决定放弃少体校,但有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去哪儿都方便 。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忆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的这个行动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比赛刘翔是个跨栏奇才 。要知道1996的时候,他还在练跳高,当时刘翔很自信,他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 。”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 。但是就是那一年,现在他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 。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但是刘翔韧带紧,这可是跨栏运动员的一大障碍,不克服就不会有发展 。刘翔肯吃苦,每天拉韧带的训练让他疼得掉眼泪,但他会一声不吭地努力完成 。在后来的几年中,刘翔练得十分刻苦,坚信勤能补拙 。有一次教练说他耐力需要再加强,当一天辛苦的训练结束后,刘翔就又多跑了几圈 。第二天早上教练很早起来去刷牙时又看到刘翔已经开始跑步了,教练心中感叹:真是个有心人,像这样为了目标而拼命努力的人一定会成功!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国际田径界的人士都没有想到,再加上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直道项目上很少有人能进入决赛,所以造就了那次让他和教练刻骨铭心的比赛 。那是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 。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仅保持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同时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找裁判理论 。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 。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的,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惟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 。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二人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 。他兴奋得三天没睡着觉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 。那个时候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刘翔说,这一切来得很快,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通过终点时,回头看了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远 。有人告诉他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他不相信,但确实是事实,他足足兴奋了三天,他说那三天睡不着觉,也没心思训练,只想笑,只想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破纪录的每一个画面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感到当初选择跨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从那个时候,刘翔发现自己是一个比赛型的选手,越到比赛越兴奋,越有强手,越兴奋 。他说:“当看到自己跨过一个又一个栏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在超越,这种兴奋是无法比拟的 。”为奶奶拿了第一块金牌那是2001年11月广东的九运会,刘翔的奶奶因为胰腺癌在那个时候已经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为一桩心事未了,她要等着孙子刘翔拿全运会金牌 。在决赛的那天,刘翔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一直在祈祷,能够以一块金牌献给奶奶 。但那个时候刘翔并没有绝对的实力,他的师兄陈雁浩是他最强大的对手,但刘翔最终以0.06秒的微弱优势获得了冠军,他跪倒在终点,头向地磕了三次,他是在告诉奶奶自己获得了金牌 。而他的奶奶没有等着他回到上海就去世了,但让老人家高兴的是已经知道刘翔获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