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例句|形容耳朵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耳朵的成语38个

蔽聪塞明bìcōnɡsèmínɡ成语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 。掩住耳朵,挡住眼睛 。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
例句: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不痴不聋bùchībùlóng成语解释:人不傻,耳朵也不聋 。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 。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成语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
例句: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代宗大历二年》)
面命耳提miànmìngěrtí成语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鼎铛有耳dǐngchēngyǒuěr成语解释: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 。电鼎和铛都有耳朵 。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 。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 。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洗耳恭听xǐěrgōngtīng成语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指专心地听 。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例句: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耳目股肱ěrmùgǔgōng成语解释: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 。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 。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成语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
口耳之学kǒuěrzhīxué成语解释: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盗钟掩耳dàozhōngyǎněr成语解释: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 。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欺欺人 。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耳提面命ěrtímiànmìng成语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例句: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 。(清·李渔《曲话·结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