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征文|师德师风建设征文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师德师风建设征文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师德师风建设征文|师德师风建设征文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 就是拥有学生真诚的爱 。这是为师者享用不尽的财富 。”这是某小学教学楼语录板上的话 , 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悟 , 也是广大教师的心声 。在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上也有“让学生满意 , 让家长放心······”的教师工作目标 ,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 , 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能否实现 ,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平常的生活中 , 我们会不经意的听到或看到一些媒体的关于个别教师过度惩罚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报道 。这些报道一出来的时候 , 一定会引起家长 , 师生 , 学校 , 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不同的人和部门对此类报道的反应形式可能不同 , 但一定都很激烈 , 因为师生关系在整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中 , 实在太重要了 , 然而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极个别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准确 , 不够深的 。所谓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 , 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师生关系 , 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 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教师对学生的过度惩罚甚至体罚 , 其实是对师德的理解不够透彻 , 不够全面 。师德古来有之 , 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 , 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 , 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 , 平凡中见伟大 , 只有爱岗敬业 , 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 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 , 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 但是苦中有乐 , 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 , 充实了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 , 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 , 了解学生 , 循循善诱 , 诲人不倦 , 不歧视学生 , 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 , 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 , 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 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 就会“亲其师” , 从而“信其道” ,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 , 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 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 , 有些本身还不错的学生却经不起夸奖 , 夸多了反而变得骄傲了 , 粗心了;而有些学生的缺点 , 却不批改不了 。因此 , 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 , 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其实 , 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 ,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 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 。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信和自我 。3. 转变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 教为学服务 , 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 , 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 , 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教师应是教练员 , 不是运动员 , 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 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孔子说过:“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在教育中 , 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 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 , 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 ,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以身作则 , 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 , 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 , 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 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 。所以 , 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 , 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 , 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而这其中师生关系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教师不能只关心传道授业解惑 , 而要投入情感 ,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灵 。第一 , 遵循理解原则 。学生年龄小 , 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 。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 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 , 加强自身的修养 , 陶冶自己的情操 。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 , 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 , 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第二 , 坚持尊重原则 。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 , 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教师偏爱少数优秀的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又一个原因 。师生无亲疏 , 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 ,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 善待每一个学生 , 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 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 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 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 , 这样才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 不偏不向、平等待人 , 说话办事公道、讲信用 , 活泼开朗、有幽默感 , 和蔼可亲、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 , 以身作则、仪表大方、明事理 。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 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 , 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 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 , 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把“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统一起来 , 从细小事情抓起 , 坚持经常 , 形成习惯 , 以身立教 , 为人师表 ,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感染和启迪 。学高为师 , 德高为范 , 桃李不言 , 下自成蹊 。

推荐阅读